趙頑頑有點急,“這不行,這個扇子是太后大媽媽的,我給爹爹看完,也要親自送回去,可讓我多等等吧。”
這一次機會難得,她要是放棄了,興許後半年也和他說不上話。不用說她說不上話,她母親崔淑妃也一樣說不上。這麼一轉念,她就趁著內侍不注意,往視窗跑了幾步。那內侍與侍衛一瞪眼追上來,趙頑頑就兩個膝蓋撲通跪了下去。這下沒人敢拽她。
趙頑頑恭敬跪著,雙手捧玉骨扇低著頭,越發到正午了,大太陽曬得侍衛內監周身汗涔涔,那內侍官走到視窗聽了聽,裡面還在說話。
官家坐在桌前支著腦袋,已經在寫字了,他不耐煩的時候就會以寫字磨耳朵裡的繭子。
桌前說話的是殿中侍御史李昂,這個人是個直諫臣,經常義憤填膺滔滔不絕,這個時候正在據理力爭著什麼。
桌前賜坐的是魏國公管通,雖然為內監的出身,但受封國公且執掌兵權多年,望過去虎眼髭鬚,倒不見內官樣。
這個李昂說道:“馮熙乃是忠誠之士,在河潢戰功赫赫,此次熙和路的副將空缺以他的資歷最能勝任,請陛下考慮臣的提議。更何況其父橫山一役頗多疑點,忠良怎可……”
管通打斷他,“樞密院已經根據熙和路的提報擬選人選,李御史的提議自也會考量在內,我也看好馮熙秉性及一向的戰績,才向官家舉薦他回京,如今才在禁中幾個月,將他又派遣出去,一來他孝期之中,外遣就不合禮法,二來橫山一役為我親自指揮督戰,他父親敗亡失城損失慘重,沒有累及他已是官家格外開恩,這還有甚說得?”
這個李昂經常舉薦彈劾管通,在橫山戰後也次次為馮家喊冤,還給其寫了一篇慷慨悲壯的弔文,搞得眾人皆知。這次藉著舉薦馮熙又想翻案,管通當然不能讓他在官家面前嘰歪。
管通當然知道馮熙有戰功有能耐,但軍中缺的從來就不是人才。馮家事情剛平息,這個馮熙如果跟李昂以及喊冤派走得太近,氣焰壓不住,反而要在官家面前壞事,所以就先將他留在身邊,給個無關緊要的差使,還算讓他馮家感恩戴德的。
正巧的是因為他吹奏的一手好蕭笛,官家就直接讓他去鈞容直吹拉彈唱,一出來穿的是金銀甲,騎得是朝天驄,這夠給他體面,他馮家內眷完好無損,還能成日裡在御街上、皇輿前受人瞻仰,是多大的榮光!
世上的人還不就是這樣,一陣風吹過來跟一陣,只要過得風口浪尖,自然也不會有人記得這檔事,汴京城裡最有名的雜口都不會講這種舊故事,酒樓前排隊看的還是那幾個教坊小唱,那馮熙在哪兒也就無關緊要了,自然到時候,讓他再回軍中做他的平丁去,他還得高興的捧親自己的腳跟。
當然,管通並不是惦記讓這麼一個兵士來捧親自己的腳跟,所有戰場上死去的人,都並不配捧親他的腳跟,他滿心滿腦想的只是不要有人阻止他捧親官家的腳跟,讓他繼續聚斂權財、不要在他的豐功偉績上留下任何老鼠屎,讓他得以青史留名。他是沒空也沒心情操心那些小肉丁兒的。
外面燥熱,舉扇子的內監力道又弱,官家連寫字都無心再寫了。
丟下筆,官家朝門外一望,望見豔陽下一個小小的綽綽的身子,正在地上跪著,便問門口內侍道:“跪在階下的是誰?”
內侍趕忙回答:“是崇德帝姬,奉了太后之命……”
官家已經迫不及待、如臨大赦了,立即對兩個臣子道:“此事再議吧,朕現在有更重要的事要處理。”
李昂還想再說,官家已經擺擺手,讓他們從正殿出去了。
內侍讓趙頑頑進去,趙頑頑艱難地從地上站起來,擺好笑臉和姿勢,楚楚可憐地走到她爹爹殿中去,在前面一跪,把扇子呈上,仰頭淚眼汪汪地看著她爹爹。
內侍一邊說原委,一邊把扇子呈上去,官家一看,這個扇面上是個嬌俏可人的小女娃,趴在牆頭柳樹下,綠柳蔭裡,白牆頂上,女娃面頰兩坨桃花紅,畫得很是有意思。這個小情景雖然線條還是粗淺,但和畫院的翰林們那種濃膩精細的東西比,表情達意上反而勝一籌,這也是他在畫技上一向追求的真實感人,可教他立刻心花怒放。
“好你個頑頑啊……”
官家讓趙頑頑站起來,讓她過來近距離地品評他案頭擺放的畫作。這些是從畫院收上來的翰林學士們的作畫,但他今天看到的時候就感覺不大高興,具體哪裡不高興,他說不上來,於是讓這個還頗有些作畫天賦的第十四女來瞧一瞧。
趙頑頑瞅著桌案上那幅山水圖,遠山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