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2 / 4)

小說:成化十四年 作者:竹水冷

、劉吉三個人,實際上已經剩下了萬安和劉吉兩個。早在幾年前,劉珝就被萬安和劉吉合謀排擠走了。

劉珝走後,萬安又接連推薦了彭華、尹直等人入閣,劉吉勢單力薄,漸漸落了下風,便又推薦了劉健、徐溥、丘濬等人入閣,以此跟萬安抗衡。

那個時候,唐泛還未回京,入閣這件事原本跟他也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是丘濬入閣的事情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因為丘老頭為人剛直,遇事寧折不彎,劉吉推薦他入閣,也不是因為喜歡他,而只是想用他來對付萬安罷了,萬安當然不會同意給自己找這麼一個麻煩,兩邊就僵持不下。

正好這時候唐泛了結了吉安的事情回到京城,又暫代刑部尚書一職,劉吉就退一步,說不如讓丘濬的學生唐泛入閣,唐泛人如其名,性格活泛圓滑,遠比其師來得合適。

自內閣建立以來,因其制度所限,縱然是首輔,權力也不如唐宋宰相,所以就算萬安作為首輔,同樣不可能一手遮天,這從上回蘇州案之後尚銘的下臺就可以看出來了,所謂略佔上風,也不過是源於皇帝的寵信罷了。

對劉吉而言,他推薦劉健和唐泛等人,也不是因為賞識劉健唐泛,實有不得已的苦衷。

先前已經說過,朝野上下,被御史言官彈劾次數最多的,不是首輔萬安,而是劉吉劉閣老,因為皮厚心黑不怕彈,劉吉甚至被冠上“劉棉花”的“美譽”。

可劉吉臉皮再厚,面對前仆後繼源源不斷的彈劾奏疏,內心也是惆悵憂傷的,身為人臣,誰不希望自己有個好名聲呢?

所以這次他舉薦劉健等人入閣,其實也是因為劉健徐溥唐泛他們官聲清正,眾望所歸。

劉吉舉薦了賢能,自然也可以順便洗刷一下自己那並不太光彩的名聲。

為免兩敗俱傷,萬安最終還是同意劉吉的提議,於是經過廷推之後,唐泛也入了閣。

不過他的排名尚在劉健,徐溥之後。

也就是說,在內閣裡,唐泛屬於墊底的老么。

但老么總比不入閣好。

作為大明帝國的權力核心,內閣向來是所有臣子的最終追求。

甭管內閣裡面如何論資排輩,在外人看來,能夠入閣就意味著成為大明宰輔,從此外人稱呼唐泛,便得用“唐閣老”才更顯得尊敬,像唐泛這樣,年方而立的內閣宰輔,也是絕無僅有的。

此時距離他當初在刑部擔任一個小小的主事,也僅僅過了五六年的光景。

唐泛升遷速度之快,著實令人瞠目結舌,大明朝能有這般際遇的,似乎僅此一份。

然而旁人只要仔細想想唐泛做過的那些事情,似乎又不覺得驚奇了。

一個人想要走到什麼樣的位置,就得要有相應的能力來匹配。

否則就算他氣運沖天,也終究有不靈光的時候。

在內閣那樣的龍潭虎穴,庸才就只能淪為刀俎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

被同僚羨慕嫉妒的唐閣老,在內閣過得其實並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麼滋潤。

沒進內閣的時候,大家仰望此處,難免帶上一份因不瞭解而產生的神秘感,等真正置身在其間,才會發現,這日子和箇中滋味,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

在皇帝不管事的情況下,內閣每日需要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重要檔案並作出相應的決策和指示,大明疆域廣闊,這也就意味著每天都會有刻不容緩需要緊急處理的奏疏如雪片般堆在閣老們的案頭上。

有時候東邊河水氾濫淹沒農田,往往西邊某府的百姓卻正處於旱災蝗蟲的肆虐下,地方官府叫苦連天聲淚俱下,內閣宰輔們又不可能親自去視察,所以不管哪份奏疏看起來都是那樣可憐,那樣需要援助,然而國庫的錢糧又是有限的,先撥款賑濟哪邊,哪邊可以先放一放,這些都需要內閣來判斷,有時候如果判斷髮生錯誤,那麼就意味著會有成千上萬條人命因他們的錯誤而消逝。

在唐泛等人入閣之後,內閣人手相應增加,每人分攤一部分工作,照理說工作量已經儘量縮減了,不過每個人依舊每日天不亮就入值,一直到下午各衙門散值之後,內閣成員大多數時候還要留在這裡討論公事,批閱奏疏,其中辛苦非一言兩語所能道盡。

雖然被諸多詬病,作為首輔的萬安,也並不是像常人想象的那樣,每天只要奉承一下皇帝,然後什麼事也不幹,就能坐穩首輔的位置了。

在閣臣們商議政事的時候,首輔需要主持會議,更需要對大家議而不決,意見不一的事情進行匯總並作出最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