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得不私自出逃,這個數目在官府的公文上逐年攀升,所以禁海令其實是名存實亡的,禁得了遵紀守法的良民,卻禁不了那些為了生計孤注一擲的“刁民”,到了近年來,沿海已經有不少海商私下與番國往來貿易,甚至還有更過分的,直接勾結倭寇回來反過來搶掠沿海的百姓。
鄭和下西洋,因為出的是官船,不是民船,所以不算違背太祖的禁令,但實際上伴隨著鄭和的出航,民間的禁海令也隨之逐漸鬆弛,只是現在沒有人去捅破那一層窗紙罷了。
反倒是官方規模的出海,在鄭和之後根本就絕跡了,因為朝廷許多人固守成規,認為那只是勞民傷財之舉,根本就不覺得官方出海可以為朝廷或國家帶來什麼好處。
但唐泛親眼所見,海商自遠方滿載而歸,船上俱是將大明貨物運往鄰近番國售賣之後所得的財物,自然知道這種陳舊的觀點極端錯誤!
只因為朝廷禁海,這些海商往來都屬於違法走私,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徵收商稅,反倒使得這些錢每年白白地流失掉,朝廷見天喊著沒錢賑災,卻放著這樣合法而又不擾民的徵稅手段於不顧,實在是令唐泛扼腕不已。
聽罷唐泛的解釋,汪直恍然大悟:“你想攛掇我去想聖上建言開海禁,然後出海?你也知道現在不是永樂年間了,再說現在也沒有造船廠,那幾艘寶船全是永樂年間的舊船,別說已經出不了海,就算可以,那些人一聽到下西洋就想到勞民傷財,估計又要將罪名扣在我頭上,若只是讓民船出海,又有違祖宗成法,那些人更要跳腳,你這是要幫我還是要害我?”
唐泛微微一笑:“官船隻是一個名義,兩全其美的辦法不是沒有,我只是想告訴你,不必只把眼光放在一處,你想要立不世功業,就要有開闊的眼光。”
汪直狐疑:“你有什麼辦法?”
唐泛道:“先前我說向海商徵收商稅,能令國庫增加收入,這點你並不反對罷?”
汪直點點頭。
唐泛又道:“現在的難題是,如果只出官船,不出民船,朝廷負擔不起,而且沒有好處,而不出官船,只出民船,又違背了祖宗成法,對罷?”
汪直又點點頭。
唐泛笑道:“這就不難辦了,朝廷大可成立專司海運徵稅的衙門,每年設定幾個出海名額,以類似路引的方式,讓那些想要出海的海商前來購買,購買之後就可以讓他們以官方的名義出海貿易。所得貨物由朝廷徵收稅收,那些沒能得到官方名額,又私自出海的商隊,自然要嚴厲打擊。”
“而所徵收到的商稅,可以以抽分的形式分撥,六成歸國庫,四成歸內庫,這樣一來,朝廷與陛下俱有所得,而且既然是以官方名義出海,自然也就不算違背太祖的禁令了,縱有反對聲,也不會太大。”
“更重要的是,這件事若辦成了,以後你就可以坐鎮海運衙門,手裡捏著這一筆錢,幫陛下與朝廷收錢,地位毋庸置疑,陛下也離不開你,這難道不是一舉數得的大好事嗎?”
偏廳之內一時寂靜,只能聽見汪直的呼吸聲。
而以他的武功和身手,本來不應該發出如此粗重的聲音的。
只見他瞪著唐泛半晌說不出話,良久之後,才道:“你不去當奸商,可真是暴殄天物了!”
唐泛:“……你這是誇我還是損我,怎麼聽著不像好話?”
汪直揮揮手:“那你就當是好話罷!”
他腳下的步伐越發快了些,來來回回幾趟,其實是在思考消化唐泛剛才說的那些話。
等到完全將那些話理解之後,他便發現唐泛所說的,其實未嘗不可行。
想要開海禁,必然會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但如果按照唐泛的法子,阻力雖然依舊存在,卻小了很多,而且若是完全沒有阻力,早就一堆人蜂擁而上了,怎麼還會輪到自己?
然而唐泛這番話更大的意義,是為汪直開啟一扇全新的大門,讓他去思考之前從未思考過的問題,看見之前從未看見過的世界。
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山窮水盡,卻沒想到唐泛一番指點,不說撥雲見月,柳暗花明,但起碼也令他心中頓時為之一亮,彷彿鏡臺一角從前沾滿塵埃,如今被盡數拂去一般,明澈敞亮,迷津霧散。
隨著時間的流失,興奮感逐漸消失,汪直也慢慢恢復之前的冷靜,他還想到了不少問題:“萬黨斷然不會坐視我東山再起,而且就算海禁能開,他們萬般阻撓不成,肯定也要過來分一杯羹,到時候就不是我說了算的。”
唐泛點點頭:“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