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懸出來皇太后之位是先帝的意思,但是如今位置上做的畢竟是今上,今上要扶正自己的生母,誰敢站出來說一個不字?”
而後宋源的眼珠子轉了轉:“無雙長公主?”
卓印清卻言她不會。
宋源撓了撓頭。
☆、第113章
事到如今,他倒是不得不收回方才那個“敢”字了。
無雙長公主在成為隱閣閣主夫人之前,威名已經響徹了整個大寧國,就連今上對於她,即便心裡再恨之入骨,也只敢在背後玩玩陰的,當面還是要賠著笑臉說軟話的。
在宋源看來,無雙長公主沒有不敢做的,只有不屑於做的。季太妃冊封皇太后一事,無雙長公主沒有站出來反對的打算,想必也是自身的傲氣使然。
大寧重孝,前有獻帝因為睿景太后蘇珺薨逝,舉國喪,禁戰事,千里召回征戰沙場的大將軍王蘇逍的典故,後有先帝以己身為母試藥,孝感動天的故事。孝字在大寧朝,那是連家國大事與龍體安危都可以靠邊站的。
季太妃是將無雙長公主一手撫養成人之人,於她有養恩,而先皇后,如今的文康皇太后又是無雙長公主的生母,於她有生恩。一個是養恩,一個是生恩,無雙長公主無論為哪個說話,都名正言順。只不過如今季太妃與無雙長公主決裂,且先帝那邊並沒有將她抬為皇太后的意思,相比之下,季太妃便不佔理了。
無雙長公主若是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那是秉持著對先帝與已故皇太后的孝道,此舉除了得罪了當今的天子,其他的真的無可厚非,即便是口齒最鋒利的言官,也不能開口說她什麼。
而她在這個時候不站出來反對,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那是不屑於在這件事情上與季太妃較真,打算將這個位置讓給她了。
只不過無雙長公主顧念著當年季太妃的養育之恩,不代表她心裡頭對於這件事情舒坦。而自家閣主將這件事情單獨拎出來跟自己說,那意思是明擺著的——
不讓閣主夫人舒坦的人,他也不會讓他們舒坦。季太妃撫養過俞雲雙,又沒撫養過卓印清,所以俞雲雙下不了手的,他動手做了便是。
宋源心中的驚濤駭浪剛剛平復,如今又被卓印清陰起了一層冷汗,不由偷偷將手背到身後,揪著溼噠噠貼在背脊上的衣衫抖摟了幾下,背後涼颼颼的感覺揮之不去。
一場秋雨一場寒,凌安城的天氣驟然冷了下來,立冬將至,家家戶戶都忙不迭地往身上添寒衣抵禦即將到來的嚴冬。不過除卻寒衫,凌安城市井坊間最近還添了一則新的流言。
凌安城中又出了一隻老虎。
這老虎並不是山野林間出沒的大蟲,所以京兆尹無法派出官兵來將其剿滅。事實上,即便是京兆尹姚永泰本人見了這隻老虎,都得要恭敬地長揖一禮。
無他,只因為這老虎他姓季,是當朝天子的親舅舅,尚書令季正元。
這季老虎的稱呼愈演愈烈,大有超過當年俞雲雙頭上頂著的“剋夫長公主”名聲的架勢。甚至有人將邊關裴大將軍連連失利的訊息與季正元聯絡在了一起,編出一首“上有老虎,下有豺狼,上下勾連,大寧危矣”的歌謠,在坊間廣為流傳。
季正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自然也是知道這歌謠的存在的。都說人言可畏,若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先帝當政之時,他可能還會誠惶誠恐地入宮向先帝聲聲淚下地陳訴冤情,洗刷自己的惡名。
不過如今坐在帝位上的是季正元的親外甥,後宮之中攬權的是他的嫡親妹妹,在皇帝枕邊吹風的是他的女兒,而他自己又大權在握,遇到這樣的事情,他也只能在自己的府邸中摔摔茶盅,將背後造謠的始作俑者大罵百八十遍,然後依然厚著臉皮每日前去上朝。
季正元為了季太妃封皇太后一事已經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就連禮部尚書羅暉那個難啃的硬骨頭都鬆了口,答應幫他一同上奏,他斷不能在這個時候因為幾句不成調的歌謠,讓大好的機會從自己的手中白白溜走。
按照季正元原本的部署,他端出來俞雲宸,將可能站出來反對的人威逼利誘了個遍,再與禮部尚書羅暉將請求冊封季太妃為皇太后的奏疏呈上去。至時在朝堂上,俞雲宸例行詢問百官的意見,朝中只要同意的人佔大多數,此事便相當於成了。之後封皇太后的事情由羅暉去張羅,而自己便揪著反對的人往死裡整,等到季太妃坐上皇太后的位置,後宮之中她一手遮天,前朝這裡他春風得意,就如當初他將俞雲雙拉下皇位一樣順利。
只是季正元沒想到自己千算萬算,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