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頭去找中國人要錢?“陛下,您是說,找他們要賠償?”
“難道您不認為這是應該的嗎?”大隈重信接替明治天皇的話開口,“我日本有三十四艘戰艦或者被中國擊沉、擊傷,皇國海軍士兵傷亡超過五萬,這麼多的帝國兒郎的生命,陛下十餘年勵精圖治的苦心造詣,就這樣葬送在萬頃碧波之下,難道不應該向中國人要回一些賠償嗎?”
伊藤博文不以為然,勝者寫歷史,現在南北兩路同時遭受清軍的圍困,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趙間信盛和高月伸之的部隊雖然還在神戶城和福知山一線堅持,但任何人都知道,他們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而一旦失利,從明治二十一年起組建的六處鎮臺的四支就算是全部報銷,唯有剩下的兩支部隊還要拱衛東京—保衛皇都就靠著兩個正規滿員師團了,是萬萬不能調動的。
“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要說什麼蠢話?”伊藤博文怒斥一聲,雙手一撐,身體轉動,變成面向天皇,“陛下,就是為了有大隈重信、西鄉隆盛之流,方才有今日之禍!請陛下明鑑。”
巖倉具視也在一邊向大隈重信發起質問,“大臣閣下,難道您忘記了嗎?在大阪的時候,就因為您的管束不力,才使西鄉隆盛違令出海,難道您不應該對此負責嗎?”
大隈重信有苦自知,他是大藏大臣,相當於大清的戶部尚,掌管一國財政經過這七八個月來的海戰、陸戰,國家的財政已經到了解體的邊緣,不要說其他,就是如他、伊藤博文等人的俸饗銀子都拿不出來了。沒奈何天皇只得一再向西洋各國借款維持軍力;但在海戰剛剛結束的時候還好,等到清軍登陸,攻克日本本土的戰鬥勢如破竹,各國也見識到了中國人兵鋒的威力,知道照這樣下去,用不到多久,就能夠徹底打下日本這會兒借出去的錢,完全等於扔到太平洋中,因此,不但籌款不成,反而多了很多討僨的,要求把前期借與的銀子儘快還來;好在兩造間有合同,大隈重信還能以合同規定的還款期限未至而拖延。但要想借錢,卻是怎麼也借不到了。
在這種情況下要在再向中國賠款的話,不要說本來沒有錢,就是有錢也萬萬擋不住中國人的獅子大開口,因此才想出這樣一個以退為進的辦法,他明知道中國人不會同意,但不想還不及開始談判,在御前會商的時候,就為同僚駁斥了。
“行了。”明治天皇擺擺手,制止了大臣們的爭吵,“西鄉隆盛的事情不要再提了!”他這樣說道,“至於對中國的談判,朕以為還是要如大藏大臣閣下所說的,一方面請求西方各國調停;一方面和中國人提出軍費賠償辦法。即便他們不同意的話,也要儘可能的拖延時間,爭取拖得越久越好!”
伊藤博文一行人進京乘坐的是美國的邁爾斯號,是一艘三千七百噸的商船,撫今追昔伊藤博文心中好不難過!當年的時候,他也曾經到訪過中國,當時乘坐的還是觀光號,那艘船論及噸位還不及邁爾斯號,但畢竟是屬於自己國家的,而現在,能夠開得動的,噸位是四位數以的船都被國家徵用,參加到了對中國的海戰中,最後的結果,無一例外的被俘虜,或者被炸沉到海底了,堂堂的日本帝國,連一艘像樣的商船都找不出來!
這一艘商船是美國斯坦利船務公司製造的,這家公司和日本的各處造船廠都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關係,但一念及此,伊藤博文心頭忽然閃過一絲狐疑:在初初收到駐日英國公使的公函,是受中國人的託請,要求日本政府派人到中國的北京去,參與和平談判。
記得當時自己接到天皇的命令,將這件事重重的拜託英美兩國,希望他們從中調停,一旦戰事休止,日本必有重報——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款項,就是在橫須賀、神戶、大阪、長崎等由北至南的各地海港城市,兩國的貨物稅額減少三分之二!
這雖然是飲鴆止渴,而且受到大隈重信的嚴厲反對,但在天皇的支援下,還是被強迫透過了。只是接下來的事情讓他覺得有些異常:英美兩國公使對他提出的條件始終不肯表態,只是說要等待國內的政令——這自然也是應有之義,但伊藤博文久經宦海,感覺到這其中有不為自己所知的內情!旁的不提,只是在得到兩國提出的條件在政務堂獲得透過之後,他們似乎並沒有什麼歡喜之色;而對於日本請求的,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希望兩國在輿論干涉之外,能夠派遣兵艦到港的要求,更是不置一詞。
伊藤博文一時間還不以為這兩個素稱好的國家會在暗中和中國達成什麼協議,畢竟日期緊迫,公務太繁,也沒有太多的時間給他考慮,便急匆匆的登船西來了。
在天津下船,直隸總督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