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奕、趙光、閻敬銘還罷了,兵事和他們平日所管的差事無關,而曾國藩、朱洪章和許庚身就覺得有些尷尬,這三個人一個是以大學士分管兵部,更是當年一手將光武新軍打造成無敵之師的朝中大員;一個是兵部shì郎;還有一個是兵部參謀司主事;軍中又重現弊端,他們卻一無所知,無論如何都是失職同時心中暗恨肅順,這樣的事情全然沒有和自己打過招呼,就直接奏報御前,豈不是要故意給自己難看?

曾國藩第一個跪下來,“臣奉旨管部,如今楊村軍中有了這樣的隱情,臣一無所知,有虧職守,臣自請處分。”

“朕今天傳你們這些人過來,不是要追究什麼人的責任;若說責任,朕倒是第一個。”他說,“既然出了問題,就要想一想解決的辦法——朕知道你們想說什麼,無非是派遣朝中大員,到天津去,乃至到大清各處行省去,整肅軍紀。但你們想過沒有,派一個人下去,能頂的上幾年功效?光武新軍從咸豐十一年對俄國用兵之後,到今天也不過十年光景吧?就變成這副模樣;其他省份呢,能有十年功效嗎?到時候出了事情怎麼辦,照舊如是,再派一批人下去?重蹈覆轍的事情,朕是不做的。今兒個招你們過來,就是要找一個妥善解決的辦法。”

奕幾個無不心中叫苦。在御前當值多年,深知他的脾氣和習xìng,眼見他雙目冒光,神情亢奮,和當年為鐵路大工、厘金新政、兵制改革等一系列新政推行之前,君臣共議國事時候一般無二,可見聖心於此抱著極大的熱情。不過時光荏苒,這種情緒久矣不見,如今重現舊顏,不知道於國事是福是禍?

曾國藩卻另有打算,他上前半步,躬身說道,“老臣想,就以肅大人所言的陸軍學堂為根本,培養我大清jīng銳之士,學成之後,任職軍中,定可一改往日荒唐顏sè,重現不敗之師的威風。”

“你以為,朕這一次找軍機處過來,又傳兵部二員到此聽政,更留肅順在場共議國事,只是為要挾爾等贊同肅順所倡議的陸軍學堂嗎?”

曾國藩嚇了一跳,趕忙跪倒,“皇上,老臣不敢”

“你可真是老臣”皇帝的俊面上沒有絲毫表情,眼睛盯著曾國藩,“朕看你是老糊塗了居然在朕,還有朝中同僚面前耍這樣的心思?你以為朕不知道嗎?朕罷黜了許乃釗,你身為清流領袖,南派孤峰,心中很害怕了,是不是?言行之間不惜自汙以為立身廟堂之本,這就是你曾國藩以道學家自處的本sè?”

一番誅心言論不但讓曾國藩碰頭有如搗蒜,奕幾個也無不駭然曾國藩是皇帝登基以來最寵信的大臣,到了老來,卻落得這樣的評語?“當年事,朕念及你為人父母,為子孫籌謀,固然昏悖,但也算情有可原,不和你計較,進而更讓曾紀澤到總署衙mén任職,你就不想想為什麼?”

“老臣糊塗,老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罪無可逭,老臣甘願領罪,甘願領罪”

“跪在一邊”皇帝冷酷的一擺手,“朕等一會兒再和你說話”

第113節朝堂激辯(4)

∷:∷

第113節朝堂jī辯(4)

把曾國藩的事情暫時放下,皇帝也不再多繞圈子,回頭問許庚身,“朕知道你喜歡軍制之事,朕想問問你,要是朝廷更改兵制,朕的意思是說,改如今奉行數百年的屯兵制為募兵制,你以為可有cào作的餘地?”

募兵制對許庚身來說,是一個很新鮮的語彙,他多少能夠明白一點,以為猜透聖心所想,因此碰頭說道,“募兵制本來就是我皇上自咸豐四年之後所行的新軍制的根本;而各省貧苦百姓更是以此為報效國家,上慰主心的不二途徑,這固然是極好;臣剛才聽皇上所言,各省綠營雖不曾得見,但管中窺豹,亦可知長久以往的下去,兵士長駐軍營中,有警……”

“不,你誤會朕的意思了。朕是想說,這種新募兵制不再是如同往常那樣,以當兵為一生所務,而是改為每四年為一任。簡單的解釋就是,每一個當兵的,四年之後就要回歸鄉間,當兵是作為這些人在一生之中為國出力的機會;若是國家有警,自然要包圍家國;若是無災無害,則在四年之後,重又回覆其本來的身份。你以為,這樣的一種新政,可能解決百姓當兵多年之後,因為長久無事,而引致的倦意漸生,進而變得全無上進心?”

奕幾個人深深思索,皇帝的話雖然很淺顯,但卻蘊含著一個無比深刻的道理,即人xìng本來無所謂善惡,隨身處環境而有所改變。正如他說的那樣,國家長久承平無事,對百姓而言固然是好事,但對於肩上擔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