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部分內容詳見後文),便以自己身體不適,需要養病為由,把總督的差事暫時jiāo卸給自己的副手,一個名叫涅維爾思科依的海軍少將(他就是帶船隊最後一次勘察黑龍江,並繪製了詳細的水文、航道圖紙的俄國將領),自己轉而到歐洲養病去了。
少了這個東侵巨魁的興風作làng,中國的東北安寧了幾年,但在不久之後,因為國際形勢的日趨變化,使俄國第二次把目光投注到了自己的近鄰身上。這要從滑鐵盧之戰結束後說起了。
拿破崙徵俄,亞歷山大一世實行焦土政策,讓拿破崙為軍隊給養傷透了腦筋,最後因為抵抗不住俄國冬天的寒冷和傷病等其他原因,只能倉皇而退,進攻時率領的近六十萬法軍部隊(實際上也是多國聯軍),隨他退過涅曼河時,已經只剩下了三萬多人。
亞歷山大一世不顧群臣的反對意見,帶兵銜尾而來,並且與普魯士和奧地利聯合起來,大敗法軍於萊比錫的‘民族之戰’一役,俄皇的聲望如日中天,成為超越法國的歐洲第一軍事強國。而在亞歷山大一世的指導下籤訂的條約,顯示出了俄皇在歐洲事務中的影響力和居於領導地位已經達到了最高峰——這引起了英國和奧地利的不滿和警覺,為日後幾方之間關係的徹底破裂,埋下了伏筆。
由於bō蘭問題和薩克森問題引起的衝突,維也納會議實際成為用以阻止俄國進一步干預歐洲事務的工具,而不再是一個把全部jīng力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