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於摺子中所陳奏的話,你們是怎麼想的?”

禎是名副其實的首輔,碰頭答說:“臣以為,鐵路興建,耗資繁靡,就不提季、何兩位大人在摺子中奏陳的,百姓於鐵路‘觀瞻者眾多,略識其然者,殊無所見’之語,朝廷辦理鐵路興建一項,就要花費七百二十九萬兩銀子,而元年的時候,皇上下旨,天下十八行省之中,所有未曾生過天花的小民,盡皆要接種牛痘之善政,也不過花費貳佰餘萬兩銀子。”

“臣以為,與之相比,鐵路未見其利,已先見其害。更不用提小民愚鈍,平白失去田畝土地,便是朝廷略有補償,也難以抵消百姓心中怨懟之意。屆時,鐵路能否修成尚不可知,因為鐵路之事,傷了百姓於朝廷兢兢之心,臣深以為憂啊。”

“嗯,周祖培,你聽見賈禎的話了?你怎麼說?”

自從何汝霖和季芝昌奉旨到江南為今年開春之後所行的鐵路鋪設工程安撫百姓的差事之後,周祖培在軍機處也一躍而升為僅次於賈禎的地位,心中歡喜莫名,只盼著季何二人永遠的留在江南,不要回來才算是順遂了自己的心願。

皇帝知道周祖培是名利心極重的,不但不以為忤,在召見軍機處的時候,還有意問到他,讓他從容對答,“是,臣也看到了季大人和何大人從江寧呈送上來的摺子,內中說,雖然百姓於鐵路一物全無所知,然也深知,這乃是有利於國家的善政。身為天朝小民,自當以國事為重,其中偶有傷及自身之處,也皆能從容順從。”

“至於賈大人所說,臣以為,確是為國謀的諍言,聖明無過皇上,廟謨獨運之下,聖心必早有決斷,臣不敢妄言。”

皇帝笑了起來,“朕給你們說個故事吧。是說有夫妻兩個,有兩個兒子,都做小生意,大哥賣雨傘,兄弟賣草帽。這爹孃兩個性情全不相同,每到下雨天的時候,做孃的就會難過:‘賣草帽的小兒子又沒有生意了,他的日子可怎麼過啊?’到了晴天的時候呢?她又擔心:‘哎,賣雨傘的大兒子又做不成生意了,他的日子可怎麼過啊?’”

“於是便每天都在發愁。後來,這個做爹的對妻子說:‘你不妨換過來想想,到了下雨天,大兒子的生意不就好了嗎?到了晴天,小兒子的生意不就好了嗎?’果然,這個做孃的這樣一想,心裡就覺得舒服多了。”

皇帝的話就說到這裡,然後問,“朕給你們說這個故事,你們能夠想到什麼?”

賽尚阿聽得半懂不懂,不過就是草帽、雨傘的,又有什麼意義?雖然聽不懂,不過他知道頌聖,碰了個響頭,他說:“皇上出口成章,鞭辟入裡,臣侍奉明君如皇上,實在是祖宗庇佑,天下之福。”

皇帝給他逗得撲哧一笑。他知道賽尚阿並不善於辭令,這幾句頌聖的話還是臨時現抓現說的,頌揚得並不得體,不過對軍機處的這個領班首輔從來都是優容有加,看他說不下去時,主動的岔開了話題,解除了他的窘態,“賈禎,從朕說的這個故事中,你能夠領悟到什麼?”

“是。臣以為,皇上所言,正正契合是朱子所言的‘格物致知’至理。萬事萬物,皆可入理。便如皇上所說,故事中的那個做孃的,不知道天時變化本是四季日月之常,只知道左顧右盼,平白為孩子的生計擔心,最終鬧成笑話。”

皇帝不置可否的一笑,又問周祖培,“周祖培,你怎麼看這個小故事?”

“臣以為賈大人所言極是,不過,猶有未竟之意。”

“哦?怎麼個未竟之意?”皇帝拿起溫熱得正好的**喝了一口,“你給朕說說。”

祖培碰頭答說:”皇上所說的故事,雖契合至理,卻於今時今日之事,更有令臣茅塞頓開之感。便如同這鐵路之事吧,與其現在我等君臣在此閉門造車,倒不如實行下去,待到日後鐵路建成,百姓從中見到有利之處,自然為將來的鐵路推行……”

他的話沒有說完,皇帝就搶先打斷了:“你這是和賽尚阿同樣的頌聖之言,不說也罷”

周祖培迎頭給皇帝駁了回來,不敢再說,偷眼看看,皇上的表情很陰沉,顯然的,軍機處的幾個人都不能認識到皇帝所講的故事中的寓意,有點讓他失望起來:“彭蘊章,”皇帝用手一指:“你是怎麼想的?”

彭蘊章在軍機處中很少能夠有進言的機會,倒不是他不想,而是身份所限,不能貿然陳奏,這一次有了機會,老人斟酌著語句說:“臣以為,不論雨傘還是草帽,不過都是泛指,皇上的意思是以此二物,說新政舊法之別。”

“哦?”

“臣愚昧,當年在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