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廳,雙方分賓主落座,談及正事之前,奕訢照例是要和對方寒暄幾句:“本王看過特使出發之前透過兩江總督上呈的公文,特使是從貴國本土而來的?”
“是的,殿下,鄙人是從大英帝國本土而來。”
“路上走了很久吧?”
“大約4個月的時間。”
“那可真的是很遠的路途了。特使先生遠道而來,辛苦了。”
“多謝殿下的關心,我想,只要鄙人這一次的勞動能夠達成讓英、中兩國能夠在一個更加平等的基礎上展開對話,我想,我個人再多一點辛苦,也是很願意承受的。”
奕訢楞了一下,沒有想到英國特使詞鋒如此鋒利一般的,竟是無以為繼!還是坐在一邊的李棠階立刻接上了話頭:“特使先生這樣的話請恕老夫不能苟同!我大清天朝從來便是宗主之國,便如同高宗純皇帝當年,貴國公使先生來天朝覲見我國皇帝陛下,也從來沒有提及什麼‘平等’,真不知道今日貴使這番話,是為何解?”
伯明翰微笑著聽麥華陀把話解說了一遍,完全不動聲色的點點頭:“先生,您說得這件往事,我也很清楚的知道。當年的時候,我國公使馬嘎爾尼先生來到貴國,只是為了增進兩國貿易往來,互通有無。並非是以附庸之身向宗主國朝覲。所以我才會說,這一次是希望能夠在一個更加平等的基礎上,增進貴、我兩國的友誼。”
奕訢看場面有點發僵,當下微笑擺手:“特使先生,此次從香港出發,沿途北上,我大清朝的風土人情,可還看得嗎?”
“非常的優美。”伯明翰真心的讚美了一句:“貴國的風貌實在是令人折服。雖然我們的語言不通,卻不會成為很大的障礙,貴國人的臉上似乎總是帶著微笑和熱忱,當然,如果這份微笑和熱忱是面對著我們這些來自外國的客人而發出的,那就更加的讓人覺得愉悅了。”
“就正如特使先生所說的,這大約是語言不通造成的障礙吧?”
“但願如殿下所說。”
閒談了幾句,奕訢雙手抱拳,向空中虛虛一拱手:“我天朝皇帝陛下高屋建瓴,廟謨獨運,於上一年貴國公使文翰勳爵閣下提出之廣東府城入城之事,聖心掛念,特命我朝禮部尚書領銜,會同戶部侍郎曾國藩大人,都察院御史沈淮大人赴江寧與文翰先生會商此事,並就英使進入我天朝首都朝見我國皇帝陛下之事展開磋商,文翰勳爵以事關重大,其人不能決為由,將此事遷延至今。我皇上有愛民之意,親親至德。恐貴國公使遠路奔波,舟車勞頓,特准將今次會商之地改為在天津舉行。”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待到麥華陀把自己的一番話轉述給伯明翰,這才繼續說道:“本王此次來,身兼皇命,為增進兩國友好,與貴特使商討入城一事。只是不知道,特使先生貴我雙方始終不能達成一致的禮法一節,可有什麼主張嗎?”
“殿下,首先,請允許鄙人向貴國皇帝陛下的寬廣胸懷錶示誠摯的敬意。”伯明翰站了起來,深深的點點頭,隨即坐下,繼續說道:“貴國皇帝陛下允許我大英臣民進入貴國的首都,這是可以在貴我兩國交往中留下濃重一筆的事蹟,我個人對於貴國皇帝陛下的這種決定非常之欣賞。”
“……關於親王殿下提出的問題,我國首相閣下提出的建議是,希望能夠免除我國使節的跪拜之禮,改為用五鞠躬的禮節,向大清國皇帝陛下表示我們的敬意。”
話題剛剛展開,就遇到了困難。英人拒絕在覲見大清皇帝陛下的時候行跪拜禮,而這,偏偏是中方強烈要求的:“特使先生,貴國這等不考慮兩國交往中的特定情況,完全一意孤行的做法,我很失望,也很不滿。”
雙方的立場都很堅定,中方可以答應一切條件,只要行跪拜禮;英方的意見同樣的涇渭分明,也可以答應一切條件,只要不跪拜。
奕訢和桂良交換了一個眼色,兩個人都看出了對方的無奈。這也沒有辦法。好在會商之前就已經料敵機先,更清楚這樣的會商不會是一時之間就能夠有成議的,領先張身:“特使先生是第一次到我天朝來,本王酌備酒席,我們飲宴之後,再細細磋商吧。”
伯明翰也不客氣——到了這裡,中方公使盡地主之誼也是題中之意——菜餚擺下,眾人分賓主落座。每端上來一道,奕訢都要做詳細的介紹:“這是燕窩福在跟前金銀鴨子,是用最上等的官燕,配以北京順義出產的鴨子製成,至於為什麼還有金銀二字,很遺憾,本王也不知道。”
伯明翰難得真心的一笑,對這個年輕卻英俊的親王殿下憑空多了幾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