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一邊先讓軍機章京備文諮內閣,請即擬諡奏報,一面繼續商談卹典。後一項是比較為難的。林則徐是從雲貴總督任上上表請求病休離職的,也算是閒員,這樣的人不比死在任所內的官員,所以這卹典是不是從優論處,將來易名之後(就是以諡法稱呼,例如若是擬諡為文忠的話,日後再提起的時候,就要以林文忠稱之。這樣的一種過程叫易名),能不能夠入京師昭忠祠、賢良祠,在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專祠,生平史蹟,宣付史館立傳,以及生前一切處分,完全開復,都要看上頭的意思來定。

大家都有點拿不定主意,眾說紛紜之間,內閣那邊已經竣事,擬的是忠、襄、恭、端四字。賽尚阿對這等文字全然無解,直接擺擺手,示意交給賈禎來看。

朝臣諡法,內閣撰擬最高不過一個‘忠’字,這已經算是很尊貴的美諡了。清代文臣若是翰苑出身,前面的一個字照例是‘文’,後面一個字則是詳述本人生平,政績,人品,德學。最尊貴諡法是的是‘正’,不過這個字臣下是不得擅擬——是要出於皇帝特旨的。賈禎端詳了一會兒,又交給季芝昌等人看過。

“老夫也認為……詠莪兄?您怎麼了?”

彭蘊章勉強擦擦眼淚,擠出一抹苦笑:“彭某失禮了。”

賽尚阿看在眼裡,心中一動,拉長了嗓子喊了一聲:“來啊。給彭大人取來淨水。”他又對彭蘊章說道:“怕是等一會兒就要叫起了,可不敢在皇上面前失了儀體。”

彭蘊章趕忙站起來,向賽尚阿一拱手:“多承大人關照之情。”

這邊洗淨了臉,這邊蘇拉傳旨:皇上叫起了。

幾個人收拾整理魚貫入殿,行禮之後,只聽皇上問道:“林則徐的年紀,朕記得不是很大吧?”

“是。林則徐是乾隆五十年生人,今年六十五歲。”

“可惜了的。”皇帝慨嘆一聲,他說:“上一年朕下詔,讓各地督撫訪薦賢才,福建巡撫上摺子推薦的第一名就是林則徐,不過摺子中說他因為疝症,正在家中休養,朕考慮他舟車勞頓,於他病體不利,本想於日後再行起用,不想,哎,天不假年。”

“林大人一生為公,報國之誠,舉朝難有出其右者。可稱天下楷模。先皇在世的時候,偶有提及,聖心也曾經為當年之事嗟嘆不休。稱林少穆實為國家棟梁之才,於聖上交付的差事不避艱險,勇於承擔之處,實勘為我等表率。”

“嗯,這樣的話朕也曾經聽皇考提起過。”皇帝又問道:“內閣於林則徐身後之事,可撰擬了嗎?”

“是。臣等已經撰擬了四字,請皇上審閱。”

皇帝拿過內閣撰擬的稿子,滿意的點頭:“就如同賈禎所言,林則徐老成謀國,不及絲毫之私,這個‘忠’字,朕看就很好。也足以慰藉林則徐身後榮光。就定是忠吧。”

“是。林少穆得皇上溫語褒獎,又能於身後獲此美諡,定當含笑天上。”

“還有一些他的身後事,你們議過了嗎?”

“林則徐乃是閒員,臣等不敢妄議。”

皇帝從小隻見過林則徐幾面,那時候他還小得很,沒有什麼很深的印象,不過身為後來人,對林則徐當年在廣東硝煙的事蹟也實在是太過熟悉了。心中很是感念他為國出力的苦楚:“林則徐總是於朝廷有功之臣,雖於廣東硝煙一事偶有咎戾,也算瑕不掩瑜。皇考於他還是很器重的。”

慢吞吞的說了幾句,皇帝心中有了決斷:“賈禎,擬旨。”

“喳。”

“林則徐兩朝老臣,一朝亡故,朝廷為體恤老臣計,賜予其身後榮光如下:第一,在賜諡易名之後,追贈太保;入祀京師昭忠祠;於福建原籍,廣東虎門,暨新疆、雲貴等立功省份建立專祠;賞銀一千兩治喪;任內一切處分悉數予以開復。”說到這裡,他停了下來:“你們說說,還有什麼?”

“皇上聖率周詳,臣等自知不及,只是,皇上,在虎門允准成立專祠以司祭奠之事,事關英、我兩國國體觀瞻,臣以為,是不是可以……”

“嗯?”皇帝知道賈禎的話從何而來,虎門硝煙引發兩國武裝衝突,雖已過去多年,朝野民間卻還是糾結依舊,若是允許在虎門設立林則徐的專祠,怕是會給很多人一個錯誤的認知:皇帝還沒有忘記當年之事,所以才特為降旨,以資鼓勵、獎掖林則徐當年之功。若是那樣的話,於他日後逐漸要推行的新政、和英人做更大範圍內的貿易往來殊堪不符。倒是不能不認真考量的諍言呢

一念至此,皇帝頷首一笑:“既然這樣,就順應賈禎所請,免去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