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羅人、東瀛人最終定居在長安的不勝其數而有波斯王子終其一生,留在長安生活的例子對於這些貴族,應該就住在鴻臚寺現在想想,古代禮待外賓的規制還真是高,我都想穿回去了
ps:看著身後的壓力頗大,不得不厚顏求下票了
流雲寫書這麼久,真心靠的是毅力發燒四十度,全身過敏都不請假,請大夥給點力哈
//
第五十九章 洛書(三)
興慶宮勤政務本樓內,大唐皇帝李隆基不安急躁的踱著步子昨夜吐蕃王子祿贊西在鴻臚寺突然被人刺殺,可著實讓他頭疼雖說一個蠻幫王子在他李三郎眼中算不了什麼,但早先大唐與吐蕃達成了互不侵犯的條約,吐蕃贊普還特地派來了王子以作人質兵者詭道也,他李隆基在戰事上也從不信奉什麼仁義道德吐蕃已經成了懸於他頭頂上的一柄利劍,不除不快
雖說兩國之間必有一戰,自己也組建了神策軍以援佑哥舒翰可是這打仗講究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吐蕃人可不需要什麼糧草,這生在高原上的民族一有戰事,往往全民皆兵,戰一路,搶一路
“哼”李隆基揮了揮衣袖,復又坐回御座他輕蔑的掃了一眼政事堂的諸卿,他臨時詔命而來的心腹大臣平時說的頭頭是道,化石為金,一道關鍵時候就都成了啞巴,默不作聲這些就是朕的肱骨棟樑,這些就是我大唐的賢臣良將
侍御史楊釗被看的有些發毛,移步出列衝李隆基行了一滿禮:“回稟陛下,以臣愚見,此事多半是吐蕃人自己所為”
“哦?”李隆基揉了揉隱隱作痛的額頭,起了興致
“這很簡單,吐蕃人先前主動進京與我大唐締結和約,只是為了麻痺我朝此後又有大量吐蕃佛僧湧入長安,傳播妖法,企圖從底層蠱惑我大唐百姓再之後又發生了吐蕃二王子被刺的事件,明顯是經過精心算計的依臣愚見,這乃是一石二鳥之計尋常百姓家,阿爺死了,幾個窮小子還要爭鍋搶盆奪案几呢,何況吐蕃王室?吐蕃贊普年邁多病,諸王子皆秘密籌劃欲奪王位順帶著剷除一個競爭對手,怕是樂得如此”
“嗯”李隆基對這番解釋還是比較滿意的,自古天家無親情借計殺死潛在競爭對手,還陷大唐於不義的地位,真是一條毒計這個楊釗話語雖然粗俗了點卻說到了點子上,也算自己沒白栽培他
楊釗得意的衝右手李林甫的方向瞥了一眼,在他看來,李林甫這個老傢伙已經行將就木無論是精力還是做事的果敢,自己都遠勝於他自己唯一欠缺的,便是政事堂中人人念及的資歷但資歷這個東西還不是磨出來的?自己只需再等上幾年,這大唐右相的寶座必屬於他楊釗
“哥舒愛卿,依你之見,我大唐如今在隴西一代佈防如何?”李隆基將目光掃了掃,最終落在了哥舒翰的身上
哥舒翰出列深施一禮:“陛下,隴西六萬男兒隨時準備為陛下開疆拓土”
“嗯”李隆基滿意的點了點頭,他要的便是絕對服從的將領,是聖旨一下,持矛起戈的軍士
“陛下”李林甫睜開那雙佈滿皺紋的眼睛,高聲道:“此時不宜對吐蕃用兵啊如今安西正與大食人鏖戰,北部邊境又與契丹人展開了拉鋸戰劍南道的南詔人又蠢蠢欲動。。。”
“夠了”李隆基正在興頭上,被人澆了一盆冷水,怎能不怒對這個肱骨之臣,李隆基還是很倚仗的雖說他性格狹隘了點,但確實是有能力的宰輔自己想做什麼,無須多言,只一個眼神他便能心領神會可是這些年來,他確實老了人老了,膽子便小了起來,做什麼事都瞻前顧後,少了應有的幹練別的事能緩的他都依著辦,只是這吐蕃之事是能緩的嗎?如若不在他有生之年,將吐蕃打殘,打怕,他真怕亨兒能不能應付的來這一頭高原餓狼
也許是覺得自己話說的太重了,李隆基和緩了語調,安慰道:“北面那邊有安祿山那廝鎮守,朕一百個放心至於安西那面,同時應付大食、吐蕃,確實有些難為高仙芝了實在不行,就叫他把軍隊先撤回安西四鎮,協助哥舒翰對吐蕃側翼施加壓力南詔嘛,便先安撫著等打殘了吐蕃,我再慢慢收拾他”注1
“陛下聖見”李林甫心中默嘆,卻也不肯再說出半句勸阻的話侍奉這位大唐天子十幾年,他太清楚這位天子性格凡是他決定的事情輕易不會改變,既然如此,他還去多費唇舌作甚
“元一,你擬一道聖旨給京兆府,著令他們找出刺殺吐蕃王子祿贊西的元兇,十rì後將結果報知於朕”
“老奴遵命”高力士點了點頭,躬身領命
“嗯”李隆基端坐在御座上,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