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2 / 3)

小說:大隋草頭兵 作者:希望之舟

了魏所男這個外來人。

在大隋的授意下,魏所男與可敦聯手,再加上薛延陀部的夷男王子,三家形成了鼎足之勢,將草原牢牢的控制在了大隋手中。

而此時,太原府的唐王李淵並不知道突厥人已經全軍覆沒的訊息,還沉浸在等突厥人奇襲長安後,自己應該如何追殺大隋軍隊的美夢當中。

然而,壞訊息很快接踵而來,讓李淵再也笑不出來了。

三月中旬,樂壽傳來訊息,隋朝大將軍王伯當率軍十萬,將樂壽城團團圍困。李元吉堅守兩日後,隋軍破城而入,將李元吉生擒活拿。河北諸地郡縣紛紛獻城投降了大隋。王伯當率軍繼續往西,已是進了河東地面。

離石郡傳訊,突厥人在孟門關大敗,全軍覆沒,兩位可汗當場戰死,逃出者寥寥。突厥人一蹶不振,再不復往日草原霸主地位。

恰在此時,從北武當山下來了一支兵馬,為首者自稱王頍蕭平,乃是昔年漢王舊部,此番下山,已經接受了大隋朝廷的招安,不數日已是連連攻克離石等郡縣,兵鋒所指,直逼太原府。

而黃河對岸的大隋軍隊,已經渡過黃河,正緩緩往太原府而來。沿途郡縣,竟無一抵抗,紛紛投降。

三路大軍,進逼太原府。一時間風聲鶴唳,都是大隋軍隊的赫赫聲威,唐王麾下,軍心頓時動盪不安,全軍上下,已是人心思變,蠢蠢欲動。

李秀娘府中,李建成李秀娘坐在上首位,下面坐著劉世龍劉政會以及另外幾名重臣,正在商討要事。

但此時,所有人的目光卻是看向了中間空地上站立的一個壯漢,那人不是旁人,正是早年李秀娘帶在身邊的嫡系心腹馬三寶。

馬三寶正侃侃而言道:“小姐,各位大人,目前情形就是如此,大隋朝如日中天,根本不是唐王所能對付的。為今之計,也只有遵照隋朝皇帝所說的意思了,還望各位三思。”

李秀娘嘆了口氣道:“楊戈也算是不錯了,終歸還是給了我們李家幾個選擇。但這三條路,未必都是父王所能願意的。恐怕難啊!”

日前,楊戈委託馬三寶帶過來了他的一份親筆書信。在信中,楊戈提出李家有三條路可供選擇。

其一,交出手中兵馬,回到長安做個安樂王爺,從此閒雲野鶴,不要參與朝政大事。

其二,允其戴罪立功,帶著李氏家族渡海北上,到倭國再行拼殺一番,想來在大隋的幫助下,統一倭國也是大有可為的。屆時做個倭國國主,將漢家榮耀揚威於倭國,也算是個出路。

其三,魚死網破,與大隋軍隊決一生死。但如此一來,大隋將再不留後手,屆時城破之日,就是李唐滅亡之際。到時候煙消雲散,李唐一族,連根拔起,再不會留下任何後血脈。

其實,無論李唐選擇哪條路,都是針對唐王李淵而言的。至於李建成李秀娘兩人,素來與楊戈有舊交情,自然不會趕盡殺絕,無論如何也是會留條後路的。

果然,當天晚上李秀娘與李建成連夜進宮,叩見李淵,將楊戈所提三條呈上,請唐王李淵定奪。

李淵卻是遲遲拿不定主意,就在猶豫之際,二世子李世民得到訊息,已是闖了進來,厲聲呵斥李秀娘李建成兩人,認定他們二人乃是李家的叛徒。

雙方爭執不下,李淵不堪其擾,讓雙方退下,他要好好思考一番,再做回應。

等雙方走後,李淵細細思量,這才明白過來,看來李建成李秀娘兩人早已與大隋軍隊有所勾結,即便自己痛下決心要死守城池,恐怕到時候頭一個背叛自己的,也就是這兄妹兩人了,想到此處,不由哀嘆一聲,竟是老淚唏噓,無語凝咽。

次日天亮後,唐王李淵召叢集臣,要在大殿之上宣佈投降事宜。按照李淵的想法,這所謂倭國之事,實在是太過渺茫,那種荒蠻之地,又豈是好待的地方。到那種地方,與發配又能有什麼區別?

是以,唐王李淵卻是選擇了安享晚年,就當一個安樂王爺吧。

四月十五日,唐王李淵身著白衣,率領文武群臣,大開城門,相迎於道旁,投降了大隋皇帝楊戈。被封為長樂王,永居長安。

楊戈見到李淵等人後,好心勸慰了幾句,當即號令三軍,進了太原城。其後不久,幽州總管羅藝率領本部兵馬,歸降了大隋朝,被封為幽州侯,同樣被送到了長安城,不再執掌軍隊。

至此,大隋朝重新一統天下,再建不世之功業!

一年後,長安城,金殿之上。

一副巨大的地圖懸掛在朝堂之上,大隋朝廷的疆域被紅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