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文官只有涉及內勤和徵召民夫的時候才有權發言,這是所謂的‘戰時機制’。
計劃也是由參謀部全權制定,並確定戰士們會在兩天內出發,五天內奔赴前線。對於敵人的那些軍隊來說,一個月能做到這一步都很不錯了。二十天內做到則是精銳級別。
和大漢共和國相比,華夏共和國民間的反應更為強烈。在瞭解這場戰爭的起因後,百姓都擔心被打回原形,就連民間大量資本家也擔心門閥會侵害他們的利益,是故有不少青壯希望能參軍,資本家和百姓也增持了國債。
當然,這主要是華夏共和國原有的區域而言。其他地方,更多的是不支援,但也不反對。如千百年來的習慣一樣,獨善其身。
對於熱心的,李煜親自透過廣播感謝他們,並且讓他們相信政府的能力。對於其他那些也沒有譴責,到底併入共和國時間還太短,沒有歸屬感也不奇怪,不好苛求什麼。
在這兩種反差下,軍隊卻是迅速集結完畢,在十數萬士卒高唱戰歌中,奔往前線!(未完待續。)
第91章純粹欺負人
這次出兵依然是採用混編的方式,單兵種只適合某種特定的地形。
比如以彭開為主的無當飛軍,他們這五萬大軍分成五股,分佈在艾縣、平都縣、南野縣、井岡山區和會稽郡南部,目的就是以山地部隊的優勢,和敵人打游擊。
李煜並不指望他們能夠打贏,只要能夠牽制並且阻擋敵人的進攻就好。在預定的計劃和分析之中,除了孫堅以外,蜀漢部隊會暫時保持觀望的狀態。其他幾路出現優勢,那麼他們也會趁機進軍,但若是局勢對華夏共和國有利,那麼他們只會保持中立不變。
關鍵還是孫堅,他很有可能會趁機北上。不過考慮到會稽郡南部都是多山多林的蠻荒之地,這裡別說道路,就算是林間小道都未必會有。
從揭陽縣,也就是後來的汕頭市附近往北,直至北方的東治縣,即後世的福州市這個範圍內,不僅完全沒有大漢的縣城存在,只怕村落和鎮落也幾乎沒有,最多是一些越民在這裡聚居,更多隻怕是生番。
孫堅朝著東北而上攻打東治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那麼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龍川縣北上,攻打南野縣。彭開的主力部隊就在這裡,但會稽郡邊境也安排了兩千無當飛軍駐守。
這裡並非主要交戰區,所以並未派遣重兵前來這裡駐防。不過為了預防萬一,也留了一千斥候,還有黃蓋的五千雙刀重步兵在廬陵縣待命,隨時南北支援。
江夏那邊,主要以甘寧、蔣欽和周泰三人為主的水軍部隊,駐守於彭蠡湖之中。彭蠡湖這個時代還在彭澤縣周圍,而後來的鄱陽湖此刻其實尚未成型。
江夏那邊有大別山脈阻擋,所以想要進攻豫章郡或者廬江郡,只能走水路,攻打尋陽縣或者柴桑縣。自從李煜奪下了豫章郡之後,水軍的總部也遷徙到,靠近彭蠡湖的柴桑縣。
這裡本來就是蔣欽和周泰的老巢,也算是熟門熟路。關鍵是相當於關了一扇門,把想要東來的敵人,都給擋在門外。想要從水路過來豫章郡或者廬江郡,首先得問問這些水軍將士同不同意!
至於黃祖是否會在陸地上發動進攻,這點李煜也有擔心,所以在大別山裡面準備了五百無當飛軍,目的就是牽制對方,以便等到援軍到達。如此,左側的敵軍其實並不足為慮!
右側而言,主要就是徐州部,他們在九江郡和徐州這邊陳兵。其實參謀部根據分析陶謙的性格,得出他最多也就是搖旗吶喊,但絕對不會主動進攻。不過為了預防萬一,祖茂部已經在秣陵做好了準備,隨時前往前線支援。
真正的戰場,其實應該是豫州到廬江舒縣這一帶!其中以皖縣、居巢縣、舒縣、臨湖縣和襄安縣五地為重中之重,這關係到華夏共和國的部隊,是否能夠順利渡江。是故李文部、關羽部、黃忠部、陳韜部、趙雲部、楊浪部和典韋傑部已經在這裡集結。
甚至於,董卓殘部的飛熊軍、涼州鐵騎和步卒合計四萬餘人,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按照李儒的計劃,他們放棄了舒縣北部西北部所有的縣城,同時在水井裡面投放汙穢之物,把所有糧食搶收,城池的城門也被拆掉毀掉,實行赤地政策!
這個時候的廬江郡還沒有後世那麼多河流,滿打滿算只有灌水、決水、洩水和沘水。
後世的那些湖泊,此刻也還沒有形成,更別說中間還有大別山這個天然屏障。距離舒縣最近的龍舒縣,兩地也有一百五十多里,需要三天左右的行軍路程。
靠近後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