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1 / 4)

小說:三國之赤色黎明 作者:點絳唇

肉鬆和鹹魚幹自然也更適合出售到更遠的地方,比如處於內陸的大漢帝國。顯然對方也看出了鹹魚乾和肉鬆的好處,也是大量進口。他們未必需要用來當軍糧,用來充當西行路上的乾糧,卻還是非常不錯的。

到了192年9月份,第一艘比近海漁船大一倍的船隻,開始順利下水試航。試航成功後,第一時間被漁業公司訂購,並且前往距離海岸線五百米以外的地方進行捕魚,關鍵是收穫也比普通的近海漁船多了一倍有餘,自然是大賺特賺。

這自然也刺激到了其他的漁業公司,甚至是一般的漁民,大家都在爭著訂購更大的船隻,這個時候甚至已經有一部分的漁船,直接把魚獲拿到軍政府,甚至透過長江輸送到孫堅或者大漢帝國的範圍出售,大型的近海漁船裡面,甚至開設了養殖倉,專門用來養殖活魚,確保三天內捕撈上來的海魚不死,能以最新鮮的狀態進行銷售。

在漁業的帶動下,造船業也的確是在飛速的發展,第一艘近海巡邏艦開始出現,可以運輸一百人的運輸艦也隨之下海。只要李煜願意,隨時能夠安排一百多艘這樣的運兵船,把上萬名精銳,運輸到北方沿海地區發動解放戰爭。

只可惜這樣價效比不高,而且航海技術還不夠發達,尤其的航海術那些海軍甚至是船員們也還沒有玩溜,若非如此,那幫漁業公司也不會只敢在近海玩玩捕魚了,早就跑到遠海那邊捕撈了,那邊的收穫豈非更大?

不過火爆的造船業,也使得初期投入的成本得到了一定的回收,袁渙看到下面匯總上來的報表之後,也稍微鬆了口氣。作為華夏共和國的大管家,其實他也不容易……

去年開始,袁渙甚至把家族也搬遷到了華夏共和國丹楊縣,連同他在陳郡的兄弟,還有兒子都帶了過來。三個兄弟袁霸、袁徽和袁敏都有出仕;長子袁侃和次子袁宇原本體弱多病,後來經過華佗的診治,也在逐漸斷除病根開始健康起來,明年就要去考公務員;還有三郎袁奧和四子袁淮,也在學校裡面就讀。更別說還有庶出,在內務部任職的么子袁廠。

可以想象得到,在未來丹楊袁家的影響力,只怕不在陵陽李氏和桃源陳氏之下。(未完待續。)

第134章發現夷州島

福州港,在這個時代這裡其實也設有一個縣城,名曰東治縣。

東治縣是會稽郡以南最後的一個城市,再往南基本上就是蠻荒之地,就算是孫堅以前擔任南海郡守,也不敢輕易從南海郡北上攻打東治縣,除非他不想活了。

近段時間由於有大量的南四郡山民補充,所以李煜也遷徙了大概二十萬人補充到東治縣這裡,一方面打算繼續向南開拓,一方面也打算把東治縣打造成為一個商業港口。

要說陸路,要從東治縣把東西運輸到北部的永寧縣(即後世的溫州)可不容易。考慮到舟山港軍港已經開始建設,同時還有數個海港將要開始投入建設,東治縣和永寧縣自然也有開始建設兩個港口。

考慮到會稽郡南部基本上都是蠻荒地形,修建道路的難度和成本會提升,收益也會下降,李煜已經放棄在這裡修建國道的想法。不過道路肯定是要修,至少也要把原本的官道擴張一下什麼的,便利南北通行便是。

與此同時,又出自對崖州那邊的鐵礦,還有對夷州那裡的金礦和銅礦也是垂涎不已。更別說從東治縣往南,說不得還能直接從海上登陸交州的治所番禹縣,讓他們知道把治所建立在海邊是什麼後果!

出於這些考慮,在這幾個月隨著造船業開始火熱起來,東治縣這裡的碼頭也進行了二期擴建。甚至已經開始可以建設大型近海漁船,其實這種大小的近海漁船,在後世連小型漁船都算不上,比遊輪還要小上許多,不過和東吳的那種樓船相比,已經不遑多讓。

就是這種漁船,它已經能夠實現沿海運輸。造船廠在把冰庫和養殖倉給去除,並且考慮到最大的持水量和風暴等因素後,最終改造出可以運輸斤一噸重貨物的運輸艦。

這就使得,大量的毛皮、藥材和野味能夠直接運輸到會稽北部進行出售,甚至在那裡購買需要的物資之後再返航回到東治縣。

在華夏共和國的推廣下,已經開始出現近海運輸技術和航行能力。對大海知道的越多,對它的畏懼也就越少。當人們發現海運比陸運要節省成本之後,沿海地區,甚至是沿江、沿河地區採用航運,也變得理所當然。

到了192年12月,東治縣又造出了一艘更大的運輸艦。這種船隻完全按照比例尺,把早些時候的運輸艦足足放大了一倍。初步計算可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