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教室裡顯得很明亮。
窗戶上都是木條支撐,風直接從一邊吹到另一邊,沙沙作響。
也不知道冬天的時候是否有保暖措施,不然在滴水成冰的日子,在這樣的教室裡上課就太遭罪了。
他在打量教室的時候,那些正襟危坐的學子們一個個睜著好奇的眼光,這就是新來的子龍先生麼?
關於趙雲的傳說實在太多,有的說此人身高丈二,頭如巴斗大小,學子們不由失笑。
趙先生何許人也?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又不是項羽那種武夫。
看到真人,大家都吃了一驚,想不到先生竟然如此年輕,卻自有一番氣度。
不得不說,在任何年代,都有人渴求知識,就是在士子眼中不屑一顧的鴻都門學,同樣有這樣一批學生。
他們沒有顯赫的出身,知道今後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去創造,獲得一個到皇帝親自設立的學校來求學,那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十分珍惜。
但是,這些人在趙雲眼中,和一般的腐儒好像也沒啥不同。
雜工們一個個忙得滿頭大汗,學子們沒有一個有幫忙的意識。
或許在他們看來,保持一個良好的坐姿,在大才趙先生面前表現出最美好的一面,應該從此就能有一步登天的機會。
就是現在,學子們也能出去自豪地對別人講:“我是子龍先生的學生。”
然則,學生也分一個三六九等,就像武俠小說裡面寫的親傳弟子與普通弟子的區別。
“各位早上好!”沒有其他儒生一般的開場白,趙雲沿用了後世的問候:“我就是學校新的博士真定趙子龍。”
一時間,整個本來就寂靜的教室裡鴉雀無聲,這是怎麼回事?啥時候先生還要給學生問好?一個個大眼瞪小眼,百思不得其解。
不就是想看我的笑話麼?趙雲嘴角浮起若有若無的笑意。
儘管失去了內力,他常年鍛鍊的基本功可不是白做的,聲音洪亮。
此刻,趙雲也不管學子們詫異的眼神,娓娓而談: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