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武大臣,一些聽說了,但大部分還不清楚,得知這個訊息後,紛紛高興議論,不斷叫好,有些老臣竟痛哭嚎叫起來,大喊燕王先宗,儲君聖明之類的,典型的文人儒士馬後炮。
“天佑大燕啊……”
“燕國中興有望了,燕人之福啊!”
“儲君英明聖主,太后福澤天下……”
辰凌伸手止住這些呼聲,沒有意義,他要思考的,是如何開展下一步,放任這些老臣沒有方向地治國下去,燕國仍是一個落後的半農半奴的諸侯國,地廣人稀,百姓民智未開,難以崛起。
“這第一件事,是齊國退兵,燕國得以保全,這是燕國軍民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抵禦外敵,同仇敵愾的成果,立即昭告燕國境內各郡縣城邑,燕國復國了,百廢待興,即將推出新法,安置流民,重新設立地方機構,分封土地!”
郭隗邁前一步道:“儲君,還有十日就是年關了,應該擇日祭祀宗廟,正式登基大典,成為燕王正名,名正則言順,以免諸侯國虎視眈眈,還有內患興風作浪!”
“請儲君登基大典,正名燕王,確立年號!”群臣同時高呼,眾望所歸。
辰凌微微點頭,開口道:“好,這件事就由郭卿及宗正紀絳負責祭祀宗廟之事,選吉日登基,王號曰昭,年號昭王元年,登基後,寡人就是燕昭王,昭雪國恥之意,希望有朝之日,能反攻齊國,洗掉燕國瀕臨覆亡的恥辱!”
群臣喝彩,熱血沸騰,紛紛支援儲君的決策。
辰凌繼續道:“第二件事,是治國方向,燕國舊制,六百年未曾變革,奄奄一息,險些被齊國吞併,再看東方六國相繼變法,富國強兵,而燕國已經是戰國七雄之末,幾乎要被擠出了戰國七雄的行列,創新者生,守舊者亡,燕國因循舊制數百年,守出了富,還是守出了強?抑或守出了土地?諸位卿家說,燕國該不該推行變革,讓燕國富強起來!”
這些文官武將大多被齊軍、子之亂軍、胡人的軍隊趕得像喪家之犬,亡國之奴,深深知道,如果還按老路還走,燕國休想強盛起來,都點頭默聲,聽儲君接著說。
“自古以來,有魏、齊、楚、秦、韓相繼變法,都逐漸富強起來,趙國的趙武靈王也正在效仿胡人的騎射胡服,打算改良騎兵,六國經過變法,任何一國,都不是燕國能對抗的,因此,要洗雪恥辱,趕超諸侯,稱霸天下,就必須尋求一條治國良策,蘇丞相,你說治國之道,哪種適合燕國?”
蘇秦在鬼谷宗研習縱橫捭闔之術,對百家言論也多有鑽研,思維敏捷,才學廣博,說道:“自古有道家王道治國、儒家仁道治國、法家治國、霸道治國等等,縱觀五國辦法成效,唯有法家治國,才是根本的變法之路,其它治國言論,都虛無縹緲,難以實行,毫無實際意義。”
“但推行法制,則必須要國君支援,而且要堅定不移的支援,君臣始終要同心同德,否則,法令難以統一,變法難見成效。列國變法的道路,無一不鋪滿了鮮血。韓國申不害尚只是整肅吏治,已經是血雨腥風了,更何況秦國天翻地覆的徹底變法,更是血腥異常,這才有後世強大的秦國!”
“像我燕國目前赤貧如洗,地廣人稀,各地機構混亂,非強力法制無以拯救,法制推行如排山倒海,激起的回力亦是天搖地動,沒有同心同德力挽狂瀾的君臣相知,變法者自己就會被混亂的動盪無情的吞噬,談何強國大志?”
第0312章變法強國之路
辰凌對蘇秦的話非常認可,繼續問道:“蘇丞相認為,強國之本,治國之道,將如何取捨?”
蘇秦謹慎道:“強國為本,自古有王道、仁政、無為,不過盡皆虛幻之說,與強國之道冰炭不能同器,再看七雄之中,六國變法,魏國乃甲兵財貨之強,齊國和韓國乃明君吏治之強,楚國為地廣人眾之強,趙國正在進行‘胡服騎射’改革,只是軍事上的變更,固然能使趙國軍力強盛,但都不是根本!”
“唯有秦國的商鞅變法,以法治國,才取得最大的成效,使五十年的弱小衰落的秦國,三十年期間一躍成為強國,在這二十年間,突顯了張力,若不是秦武王好勇少謀,排擠走了張儀,廢除了秦惠文王生前擬定的對付諸侯的外交策略,這次五國斷不會如此輕易就結盟抗秦!”
“說得好!”辰凌對於蘇秦的口才,那是非常佩服,不愧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縱觀中國歷史長河,能比得上蘇秦的口才和外交手段的,只怕唯有張儀了。
蘇秦、張儀乃是鬼谷子的縱橫高徒,也是縱橫家裡首屈一指的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