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佩服起公孫丞相的魄力來,儘管公孫衍組織了前兩次對秦國的進攻,均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策略是錯誤的,而說明各國離心離德,根本沒有很好地貫徹他的合縱策略。
縱觀戰國局勢,實力雄厚的,向來靠拳頭說話;實力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
公孫衍首創的合縱策略,是當時弱小國家對抗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辦法。
如果各國能夠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團結起來,共同抗秦,那麼天下局勢就會發生改變,歷史也會改寫,合縱的失敗並非公孫衍的失敗,而是各國君主的失敗。當時,已經無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淺、形形色色的君主們凝聚到一起,他們患得患失、左右徘徊,即使公孫衍傾盡心血,也是無力迴天。
公孫衍看著他沉默深思的模樣,目光睿智,冷靜剛毅,是做大事的材料,加上文略武功,都是一等一的出色,心中那些想法再次活躍起來。
從心底裡講,公孫衍覺得自己是一位擁有大才大德之人,可惜各國君王目光如炬,不能擰成一股,此外魏王即位以來好大喜功,不務國本,對魏國衰退洞察不足,還有魏國官場腐敗過甚,實力競爭之正氣消弭,趨勢逢迎之邪氣上長。
眼下秦國受挫,極有可能數十年難有作為,給中原逐鹿騰出機會,奈何他身已老,精力不足,難以後繼了,無法再為魏國盡力,立身有餘,覺得愧對國家。
這幾年來,他內心一直深藏著一個願望,就是給魏國尋覓一個足以扭轉乾坤的經天緯地之才,同時此人又必須具有高絕的個人品德,不至於給國家釀成後患,想不到,這個人終於出現了,他就是辰凌!
“辰凌,你認為魏國如何,有沒有稱霸諸侯,一統中原的根基和潛力?”公孫衍忽然試探問道。
辰凌微微一愣,不露聲色道:“魏國人傑地靈,處在中原核心之地,土地肥沃,水域發達,有稱霸諸侯的先天條件,但要統一中原,這些不是最重要,魏國一無險要山川河塞,難以抵擋四面圍攻;二來朝政變法不徹底,阻礙勢力太多;三是地處中原核心,很容易遭受戰爭,要統一天下,國力、軍力、經濟、人才、地理位置都非常關鍵,魏國似乎不具備。”
公孫衍輕聲一嘆,點了點頭,似乎不願,但還是不能否定,他也早看出,秦國才具備統一天下的各種條件,早年他在秦任大良造時,就驚喜發現這些優勢,可惜後來被張儀和秦王逐出秦國,為此他任何時候都忌憚秦國,所以才不斷髮動合縱,就是要阻止秦的強大。
除此外,楚國、燕國在地裡形勢上,也有這方面優勢,地處一角,不會腹背受敵,只有前進與後退,當然無論秦、燕、楚,背後都有少數民族的威脅,也要考慮在內,只是相比之下,比其它幾國被諸侯國囊括中間,形勢更主動一些。
“那你看好哪國,能實現大統?”
辰凌謹慎道:“秦國!”
公孫衍問道:“楚國如何?”
“斷無可能!”
“那燕國與趙國呢?”
辰凌自然不會給燕國樹敵,故意道:“燕國地處偏遠,民風落後,文化粗淺,舊制腐朽,經濟貧窮,難有大作為;趙國是秦之後,第二個有希望實現大一統的國家,趙武靈王雄才大略,推行胡服騎射,有橫掃中原之雄心,日後必將有所作為,乃諸侯另一號公敵!”
“趙國!”公孫衍眉頭皺起,滿臉寒霜,似乎對這個能威脅到魏國的諸侯國,有些芥蒂了。
第0499章老謀深算
公孫衍儘管是辰凌很敬佩的人,對他也很撫照,但事關國家命運,他絲毫都不會妥讓,在燕國與趙國對比之中,儘量壓低燕國,抬高趙國,誇大趙武靈王的雄才大略。
趙國與魏、韓三家分晉,一脈同源,但八十多年過去,三國也摩擦不斷,並非一心,特別是眼下中原將逐鹿,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強大騎兵,據說已經有五萬鐵騎了,還在擴張中。
相比中原諸侯,都是甲士與戰車,騎兵雖然也有,但都是穿插其中,不是獨立的兵種,一般負責探馬、偷襲、運輸、衝鋒,屬於步兵中的一個分支,唯獨趙國的騎兵是獨立編制,與步兵分開。
除趙國外,秦國也有鐵騎,因為常年與西戎部落交戰,戎狄都是散騎,奔襲戰為主,因此秦國強大之後,也有三萬的常規騎兵,楚、齊、韓、魏四國騎兵只是一兩萬,畢竟一名騎兵供應的糧草和軍餉,要超過十名普通甲士,花費太大,而且中原馬匹少,所以騎兵沒有獨立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