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燕國賺取差價和關稅,獲利不少。
辰凌督促政治、經濟、軍事、律法的同時,對文化格外看重,要控制燕人的思想,讓更多的民眾接受燕國的新政,必須把文化坐起來,形成獨特的燕國文化,使萬宗同源,趨於向燕國靠攏,這樣使天下人都覺得燕文化,豐富而潮流,紛紛效仿,歸附之心自然就強烈了。
等到諸侯國人,都不排斥燕文化,甚至欣欣嚮往的時候,會自發移民、遷徙來到燕國生活,即使將來燕國消滅其它諸侯國,那些國家的子民,也不會太排斥,這就是文化的同化力量。
辰凌找來太學院一些教授,還有文華殿的一些學士,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第一是簡化複雜的燕篆體,向隸屬過渡,筆劃繁多的字,要削減一些,文字太繁雜,不容易全面接受和應用。
第二,以訓詁的方式,對文字進行注音和反切,解釋每個字的來意、寓意等,做成‘燕氏字典’,對常見字和生僻字統一按照音韻或筆劃的形式,進行編輯成典冊。
第三,撰寫太學報、大燕日報等,對於學術、國家建設、諸侯大小事進行報道,然後印刷發放,以燕國的視角來解讀諸侯戰亂,把燕國自身美化,把燕人進行思想教育,控制民眾思想,緊緊圍繞在朝廷的核心利益上。
有句話說的好,民眾是愚昧的,也是盲從的,國家大小事,民眾無法看透,也不可能所有細節都解釋給他們聽,只有官方言論,掩飾事實,把民眾的目光和思想,全部引導在朝廷希望看到的方向。
這幾件事交代下去,整個太學院、文華殿的文人墨客們,開始了編撰整理,一場文化學術的改革隨之開始了。
一段時間後,大街小巷都在熱銷著新聞報刊,對熱點事件、諸侯戰亂、燕國發展、草原風情、學院文化等,進行多方位、多視角地鋪開撰寫,解放燕國人單一、枯乏的思想束縛,營造了全民讀書的文化氛圍。
如此一來,原本偏遠的燕國,與中原文化逐漸脫軌,過著相對落後、古板、僵化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習俗,經過這番冰器炭烤的方式,打破固有狹隘習俗模式,以先進的文化知識,在影響著燕國每一個人。
……
六月流螢,正是暑夏,燕王大婚封后的訊息傳開,不止在燕國,就是六大諸侯國也都接到了訊息,紛紛派出使者,帶著豐厚賀禮,前往祝賀。
畢竟燕國也是七大戰國之一,又是迎娶王后,據說還是墨家的聖女,頓時讓各諸侯國,對這件事都高度重視起來,畢竟墨家這龐然大物,傳承一百多年的老門派,不斷學術精湛,堪為顯血,最主要墨家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遊俠無數,劍客超群,即便各國王室,也不願意輕易得罪。
燕王大婚封后,意義重大,因此燕朝廷早已積極籌劃起來,丞相、九卿、外交官等,都不敢怠慢,另外下詔,舉國上下,三日同慶。
一番聲勢浩大的婚禮,比秦國公主遠嫁時候,規模還要大,這次諸國使節來得更全,賀禮也更加隆重。
燕王辰凌在禮官的陪同下,履行了春秋遺留到戰國時期,全部新婚禮儀,盛宴款待群臣與諸國使節,頒詔大赦天下,又祭祀燕國祖廟,宣佈冊封王后的詔書,墨妃暄從今日起,就是燕國的王后了。
這場浩大、繁瑣的婚禮,直至日落西山,喧鬧的王宮才寂靜下來。
夜幕降臨,月光如水,宮內燈火輝煌,如同白晝一般。
宮中嬪妃乃至上下寺人、侍女,都應以面君之禮拜見新王后,不過這些禮儀要待君王王后大婚之夜後,於次日清晨才能施行,此時墨妃暄被迎入了乾寧宮,是燕王與王后合住的寢殿,燕王大部分時間都要住在王后這的,其它享樂時間,可去滋潤別院王妃。
乾寧宮是後宮主殿,佔地最大,除主宮外,尚有左右偏殿院落,一為養心殿、一為雨花閣,宮外御花園往前,便是一條貫穿內宮和外宮的大道,兩旁綴以花石魚池,小橋流水,長廊苑亭,參天古樹,富麗堂皇。
辰凌應付完群臣朝賀,斟飲一番,眼看時辰不早後,孤身前往後宮,要與王后同寢交歡了。
他邁入主殿,八扇有窗漏的朱漆大門都敞開著,代表著八面來風,八方來儀。
一進殿門,便是一座平坦的石橋,橋下有水流淌,泉水叮咚,水波粼粼,偶有風過,便吹起一殿清涼甘爽,雖是仲夏,但是遼東之地,畢竟屬於東北腹地,夏天的夜風,也是有些涼爽的。
辰凌由於飲酒的緣故,臉色有些赧紅,被這帶著水氣的清風一吹,神志頓時為之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