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最強一個諸侯去硬拼,那不是犯傻嗎?
同理,秦國也不會主動進攻趙國,任何遊說之客,縱橫大家,要把秦趙說服相互攻打,幾乎不可能做到,需要一個導火索,而澹臺清兒卻一語道破玄機,點中了夾在趙秦之間的韓國。
鄭安平條理清晰地說道:“啟奏君上,臣觀戰國山河圖,覺得趙國目前要振聲威,當向諸侯開戰,繼續開疆拓土,可是西面秦國強橫,地形易守難攻;北面燕國遠離中土,大部分處在塞外苦寒之地,遠不如中原富裕,東面齊國已滅,被四國瓜分,暫時不宜擴張,正南面鄰國有魏,但是魏國武卒也不是輕易擊敗的,而且魏軍比咱們趙軍,也只是若了半籌而已,兩軍交鋒,損傷嚴重;而楚國,更是鞭長莫及,難以夠到!
“所以當前五個諸侯,只有韓國,與趙國只隔著一條黃河而已,西南比鄰,如果能渡過孟津渡口,大軍就能殺入韓境,以韓國的二十多萬總兵力,地形狹小,根本抵抗不了多久,吞併韓國,可堵住函谷關,剪除來自西部秦國的威脅,向東可虎視中原,對魏楚構成威脅,乃是趙國日後吞併六國的一個跳板!”
趙何聞言神色大喜,覺得他分析的大有道理,不光是他,連趙成、高信、李兌、肥義、樓緩等人,都認為鄭安平說的沒錯,剩下五國諸侯,唯有韓國與趙同宗同源,比鄰靠近,而且最容易攻破!
第0904章趙軍伐韓
趙何下定決心,要做出一番大功業出來,讓國人閉嘴流言蜚語,真正地認識到他的大氣魄,大才能,因此,攻打韓國這項決策,幾乎稍一議論,就敲定下來。
次日早朝,趙何宣佈趙國將來大動作,讓丞相、九卿、國尉府都隨時做好備戰準備,趙國不日就要討伐韓國。
由於朝廷七成的官員,現在都是趙何、肥義、李兌提拔上來的親信,剩下三成也都被壓制,時刻被關注動向,稍有反對,就被打入亂黨一方,進行清洗,所以這三成官員,也不敢多說話。
伐韓國策,就這樣定了下來。
朝會後,趙何又召集重臣們過來商談出兵的事宜,派誰掛帥合適等。
趙成自告奮勇道:“君上,這次伐韓,臣願意帶兵前去!”
諸侯韓國實力較弱,這次討伐韓國,自然會馬到功成,因此算是一次立功機會,趙成當然不想放過。
趙何點頭道:“甚好,趙成將軍要帶多少人馬?”
“韓國有勁旅二十萬,不過這是他們的總兵力,一時無法全部抽調,臣只要先帶十萬甲士渡河,攻入韓境即可,等到韓國全民皆戰,進行頑固抵抗時候,再由後方增兵十萬,擊潰韓軍,也就不在話下了。”
“好,寡人就撥給你十萬甲士,外加兩萬騎兵,同時另調集十萬大軍在黃河北岸,太行山下的邊戍紮營,隨時準備援助你的後方。”
趙成一聽,甚是高興道:“臣為統帥,需要調集幾個副將,大將軍趙袑為副統帥,將軍列中許鈞、趙希,臣需要作為臂膀。”
“准奏!”趙何毫不含糊,把這些武將撥給他指揮。
“謝君上——”趙成心中暗喜,頓時就成了掌握軍權的一方大員了。
接下來,趙何又跟肥義、李兌等人商討了糧草供給和軍械、馬匹儲備、運輸的事宜,直到深夜,幾位大臣才離開了趙王宮殿。
數日後,十萬趙軍,兩萬騎兵,在太行山下的大營匯合,然後浩浩蕩蕩地出發,進軍韓國的邊境。
趙、韓、魏三家分晉,本是同源,韓國在瓜分中,地形最小,方圓不過千里,後來趙國與魏國先後強大,韓國的國土又被壓縮許多,只有縱橫七八百多里多的面積。
韓境被黃河一分為二,黃河以北有一塊,東北與趙,東南與魏,西部與秦接壤,這一塊狹長區域,其實一直以來,趙、魏、秦都想要吞併,佔為己有,因為地理位置非常關鍵。
如果趙國拿下,就可以把秦軍完全遮蔽在黃河以西,無法借渡攻趙;如果魏國吞併,就可以使魏國東西兩塊國土更加通暢,否則被韓國中間頂了一下,連線處非常狹小,不利於行軍和運輸,有被切斷國土的危險。
如果是秦軍吞併,你們日後東進,就不必只有函谷關一條路,可透過風陵渡河,把數十萬秦軍運到這個跳板,對伐趙、伐魏都是非常有利,可謂一條大捷徑,所以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此時趙軍從北而下,率先進攻的是韓國北部的領土。
由於邊戍韓軍守衛較少,兩萬趙軍鐵騎縱橫南下,踏破邊關,很快就大破韓軍,十萬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