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安排完諸事,心情稍好,退朝之後,直奔後宮,與佳麗纏綿去了,畢竟以前身為太子,有許多條條框框壓身,制約著他不敢亂為。
可現在他自己身為一國之君,高高在上,無人能管制他,後宮佳麗上百,近日他派人又將天香樓幾名花魁也接入後宮,都逐一睡過了,那銷魂的滋味,讓他流連忘返,差點不願上朝了。
大梁城外,一處高崗上,秦開將軍身穿鐵甲,渾身甲冑,身軀如山嶽般挺拔,臉色沉穩,目光如刀,遙望雄偉的大梁古城,一陣唏噓感慨。
身旁有謀士獻策道:“秦將軍,水淹大梁,早有先賢預言,可省去我軍將士的犧牲,攻克大梁,不成問題。”
秦開眉頭鎖起,他不是沒有想過這個策略,可是大梁城,建立百年,乃是天下有數的幾個大都會,城內人口何止數十萬,如果用水灌大梁,會死多少無辜的人?牽扯的因素太多了,一時難以決斷。
第0995章滅魏戰略
攻魏水戰,並非只舟船之戰,而是以水為兵的決水之戰,華夏自有兵戈以來,未曾有過決堤攻水之戰,只聞治水利人,未聞決水以成兵,當秦開與謀臣、副將商討月載,又考察地形後,忽然靈機一動,冒出的一個想法。
因為鴻溝南下經大梁城外,距離之近,如同大梁護城河一般,惟其如此,如果引水攻大梁,水口不在大河,而是在鴻溝,但鴻溝水量不足以灌城,需從接近的大河上端開口補水,才能促成其威勢。
這條戰略,對大梁城非常有威脅力,當即得到副將們的支援,不過,秦開卻暫時壓下來,立即派斥候秘密上報燕京朝廷。
“將軍可是有和顧慮?”謀士殷良在旁低聲詢問,這些年戎馬生活,他總是跟在秦開身邊,似乎有所察覺主帥的心思。
秦開點頭道:“對付魏國,水攻計劃雖好,很容易奏效,但是大梁城畢竟天下王都之一,而且人口數十萬計,一旦水灌城池,城內的魏國人溺死枕藉,這個責任,我擔負不起,尚需廟堂朝廷決斷。”
“大將軍主殺伐,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看重的是赫赫戰功,將軍何必在乎敵國的百姓死活,而束手束腳?”
殷良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要知道,水攻策略一旦耽擱,滅魏大勢就要被擱淺了,大梁城被魏王經營幾代,分有外城、甕城、主城、王城,一層層阻隔,糧食充沛,兵甲十萬,加上城內壯丁,組織起來只怕有三十萬眾,比我們圍困的軍馬還有多,說不定能撐上幾年,到時候,戰局突變,只怕我華夏燕國的統一六國的大業,就要受到破壞了。”
秦開嘆道:“在我出征之前,君上就曾叮囑我,自此統一天下的戰局一開,各國的百姓,就已經是燕國的百姓了,讓我所過之處,不得擾民、害民,殺戮無辜,這一村、一郭、一城,日後都將是燕的天下,燕的子民!”
“如果我一意孤行,打破君上的收攏民心的計劃,即便攻克了大梁城,不光觸犯龍顏,而且違背君王意志,唯恐耽誤大事,故此進退維谷;在確定實施水攻計劃前,我還需一套其它滅魏計劃!”
“如果不能水攻,只能強兵攻城,打攻堅戰了,到時候,我軍必死傷枕藉,堆屍如山!”殷良乃謀計策士,不是儒生,所以對仁義道德那一套,並不熱衷,反而諸事講究效率、利益、得失。
秦開望著遠處雄偉的大梁城郭,以及城牆下的一些護城戰壕、軍營,想到不久之後,自己要揮兵攻打它,不禁有些熱血沸騰。
一將功成萬骨枯,自己只要一聲令下,就要無數的將士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血流成河。
這些年北掃東胡,南下滅趙,積累了大量的鐵兵作戰和平原攻城的經驗,所以對秦開而言,現在統一六國的戰爭,正是他奠定名將之路的最佳時期,完成大業,自己將威震六國,能與吳起、孫臏等人齊名了。
殷良能明白秦開的心情,點了點頭,輕輕一嘆,眼下只能等燕京王宮的決斷了,希望燕王能顧全大局,不拘小節。
“豐饒魏國,風華大梁,如今,只能苟延殘喘,等待滅亡了。”秦開感慨,這可是中原的核心之地,從這裡走出了太多的人傑,吳起、商鞅、孫臏、張儀等等,都是名震一個時代的人物,可惜在魏國鬱郁不得志,不被重用,反而成為他國棟樑,掉過頭對魏造成了重大威脅。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大多王朝滅亡,都不止因為外因,更多是荒廢朝政,自毀長城,人才流失、腐敗、政治昏暗、君王無德、土地兼併、不顧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