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策略,建議與西秦聯合,企圖吞併齊、燕、趙、韓等國,共分霸業,但與魏相公孫衍的合縱策略違背,因此一直沒有實施,而秦國要向東擴充套件霸業,就需要透過韓魏兩國,急需開啟東進的門戶,打壓魏國就是秦為施行霸業的第一步而已,而我們的主公,三王子卻主張連齊趙以抗秦,不願魏國與虎謀皮,最後反被秦國蠶食,因此兩位王子之間勢如水火。”
辰凌有些聽明白了,這不是戰國“連橫合縱”的延伸嗎?列國林立,諸侯爭霸,割據戰爭頻繁,各諸侯國在外交和軍事上,紛紛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
所謂連橫合縱,實質就是戰國時期各大國為拉攏他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戰國中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盛,不再甘心居於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東方;馬陵戰後,齊國取代魏國成了中原地區的霸主。
這樣秦、齊都以向中原地區擴張作為自己的主要發展方向,已有的混戰局面更為錯綜複雜,處在東西二強夾擊下的韓、趙、魏三國為了圖謀自存,聯合起來並且北連燕、南接楚,東抗齊或西抗秦,被稱為“合縱”,也就是“合眾弱以攻一強”;如果弱國被齊國或秦國拉攏聯合,進攻其他弱國,就被稱為“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眾弱”。
而當世著名的縱橫家最值得一提的有四位,分別是張儀和公孫衍、惠施、蘇秦。
作為中國縱橫家鼻祖的張儀,曾與蘇秦同師從於鬼谷子先生,學習權謀縱橫之術,飽讀詩書,滿腹韜略,在師弟蘇秦之前率先學成下山,曾兩次為秦相,張儀來到秦國,被秦王提拔為相,代替了公孫衍的大良造職位,公孫衍因得不到重用遂離秦奔魏。
公元前326年,秦惠文王任命張儀為將,率兵攻取魏國的陝城,並將魏人趕走,同時在上郡築關塞。這一事件引起魏國的極大惶恐,於是在當年和下一年魏王接連兩次與齊威王相會,企圖依靠齊國對抗秦國,由於張儀從中挑撥離間,又極力為秦國拉攏齊國和楚國,齊國不僅不幫助魏國,反而與楚國共同打擊魏國。
由秦歸魏的公孫衍趁機發動“五國相王”,使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相尊重,同時稱王,結成聯盟,藉以增強魏國的防禦力量,楚國卻迎頭給魏國澆了一頭冷水,就在“五國相王”的當年,發兵攻魏,在襄陵大敗魏軍,佔領了八個城邑,由於齊、楚的破壞,五國相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而魏惠王更加憎恨齊、楚二國。
近二十年來,連橫合縱的策略被反覆使用,一直也沒消停過,各諸侯國大大小小戰役不下數百次,都沒有吞併對方,處於一個戰國七雄對峙的局面裡。
由於左營與主營只相隔數里,辰凌與邱華還沒交流幾句話,就已經抵達主營轅門,二人與護衛一起下馬,護衛在轅門外牽馬等候,邱華讓中軍侍衛通報過後,他帶著辰凌走入主營,跨進主帥帳內。
“末將參拜大將軍!”
“屬下參拜大將軍!”
董祉岐手持一個書簡在翻閱,目光移開書簡,看了兩人一眼,微微點頭,最後神色一正,注視著辰凌,緩緩道:“你這次生擒了甘茂,訊息傳到了王室中,魏王龍顏大悅,特賞賜你五百金,宮內的婢女兩人,奴僕四人,大宅院一所,安置在大梁城內,等日後戰事結束,班師回朝之時,你便可以住入自己的莊園裡了。”
辰凌心中一動,知道這次生擒了秦軍的主帥,擊敗秦軍退回黃河沿岸,簡直是商鞅變法以後,秦魏交戰數十回,第一次戰場較大勝利了,魏王本是奢華愛面之人,肯定會在此事上大肆鼓吹,因此他這功立下了,很容易成為魏國近期的交流的熱門話題。
“戰場之上,人不戰則死,國不戰則亡,本是戰國時代,男兒戎馬沙場,建功立業,無可厚非,實乃軍人分內之事,何敢求魏王獎賞?屬下願交出這些獎勵,轉送董將軍!”辰凌抱拳推辭說道。
邱華微微一愣,心想這辰凌建功竟然不求賞賜,真是個呆子。
董祉岐注視他半晌,微笑道:“本將軍身為三軍統帥,豈能在乎你那百金?哈哈,不過你如此懂的進退,又不貪圖眼前的錢財與得失,倒是很對本將軍的脾性,甚至連三王子都發來密函,表示很欣賞你,只要你在沙場上多立戰功,將來提職為將,調回大梁城都有可能,少主身邊很缺像你一樣智勇雙全、膽識過人的年輕人!”
辰凌表面恭維,心中卻尋思:“看來魏國目前有三大派系,魏王、太子公子遬、公子珏,當今的魏王是襄王魏嗣,在歷史上似乎還有十年的執政期,最後傳位給了公子遬,即位為魏昭王,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