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當然,這並不影響老族長入資分利。”
王德很是感動:“高太守如此深明大義,老朽定當全林到底!”
一月四日,經過改進的紡線機和新式織布機同時製作完成。
舊式紡車由繅絲機演變而來。一次只能紡出一根線,效率很低,直到宋元時期黃道婆將其改進之後才獲得長足進步高勇畫出的圖紙是根據書本及電視中所見,以英國“珍妮”紡紗機(可同時紡八根線,發明於74年。)及黃道婆的三錠腳踏紡車(可同時紡三根線,發明於元代元楨年間。)為膩畫出的兩種紡線機,再輔以自己高中時所學的齒輪傳動與機械構造知識加註的詳細說明。故此,新式紡線機有兩款,只需選出綜合效率最高的即可。
舊式織綾機有一百二十個躡(踏具),人們用腳踏躡管理它,織一匹槐得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後來,這種織綾機雖經多次簡化,可到漢末三國時,仍然是五十根經線的織綾機五十躡,六十根經線的織統機六十躡,非晨拙。高勇所知的現代織布機全無用武之地,於是乾脆抄襲幾十年後馬鈞的發明,以其改進的織綾機為原形所畫,效率比同時代的織綾機大為提高。
幾名老木匠懷著激動的心情看著親手打造的兩樣“寶貝”在工人的操縱下開始工作,更加緊密結實的麻線和棉線在紡線機的運轉聲中不斷延長,工人熟練的將線頭匯入織布機上,隨後在織布機“咔嚓咔嚓”的歡叫聲中質量上乘、厚實柔軟的棉布被一寸寸生產出來。
最令眾人驚訝的是紡線機的超高效率一次竟同時生產八條線,而織布機不僅簡單易操作,織布效率更是大大超越同時代的其他器械。
輕揉如此質優的布匹,高勇心情難以名狀,這是跨時代科技相結合的產物,雖是生產力提高的一小步,卻是初級產業化程序的一大步!
' '
第八章 效法強秦(下)
一月五日,第三份公告下達:郡內女子年齡在十六歲至四十五歲之間無論婚否均可到郡府登記申請進入郡府織布工坊做工,有紡線、織布經驗者優先。工錢預定按月結算,具體方法另行通知。
與此同時,一道密令送至趙勝手中,要求其加派人手趕赴南方各州販賣紙張書籍的同時大量收購麻、棉、絲等紡織原料,並開始秘密收購糧食、銅、鐵等物資囤積。趙勝將密令與公告聯絡在一起,立刻明白到高勇的用意,不禁讚歎高勇的手筆越來越大。
這是一份最怪異的公告,居然以郡府的名義召集女工開辦織布工坊。在家紡線織布也就算了,畢竟那是幾百年流傳下來的老規矩。可是如今竟要將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改為集中生產,換句話說女子不可以輕易露面的保守規矩將被打破。
荀非常不解,得知訊息後連夜由遼陽趕回,大清早第一個踏入郡府:“主公,這個郡府開設工坊招收女工是怎麼回事?”
高勇伸個懶腰笑答:“荀公莫急,看你雙眼通紅滿身塵土想必是趕了一夜的路,快進屋內歇息一下。”
荀毫不理會仍舊說道:“男主外女主內,此乃先古之禮法聖賢之教喻,怎可輕易破除?紡線織布只在自家屋內即可,何故召集一起徒生是非?”
高勇知道硬來不得,只好解釋道:“荀公所言僅代表一家之辭,平心而論並無太大過錯。但是,於國於民卻也無甚好處。試問:一女子在家中又紡線又織布,生產一匹布需多少時間?”
荀考慮一下回答:“約在兩月上下!”
高勇微笑:“如此推算兩名女子至多生產兩匹布。但是,如使一人專責紡線,一人專責織布,再輔以新式器械,荀公認為產出又當多少?”
荀稍愣,搖搖頭:“不甚清楚。”
高勇拉著他走到擺放新式紡線機及織布機的房間指點道:“這是剛剛製造出來的,有了它們同樣的人力可以生產出幾倍的布匹。換句話說兩個人兩匹布大約只要半月而已!”
荀簾目瞪口呆!
高勇繼續道:“效率提高,布匹價格自然下降,於國於民豈不都是好事!將女工集中勞作利於材料轉運統一管理,還可控制質量,造出同規格同樣式的布匹,且女工一起工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更能提高效率。倘若令其在家中勞作,此等好處皆無,事倍功半啊!”
大戶人家的女人自然用不著拋頭露面從事生產,可貧苦人家及中下層百姓卻顧不得這許多,只要能賺錢餬口什麼活都可以做,捱餓的時候他們才不在乎什麼禮數呢!一時間,郡府的門檻幾乎再次被踏平!
一月七日,第四道公告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