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偉卿繼續說下去:
1912年10月18日,國務會議根據上述第二種辦法制定了虛三級制之大綱。不過在袁世凱政府採納了“虛三級制”的方案後。康有為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長文《廢省議》,力陳“去府存省道”之必不可行。他說:省必廢,然而行政區隻立府縣二級。道可為軍政區,只能夠存在邊疆地區,比如蒙古新疆西藏等地。
張一平說道:” 康有為這個老殺才,之前不是鼓吹道縣二級制的嗎?現在人家採用他的主張,他怎麼又改成府縣二級制了?“
曲偉卿沒有回答。繼續說道:
1913年8月26日。熊希齡就任國務總理。9月11日,由梁啟超擔任司法總長的熊希齡內閣組成。梁啟超起草的《政府大政方針宣言》。《宣言》決定改地方行政為兩級,以道為第一級,以縣為第二級。
熊希齡內閣還擬定了改省為州和改省為道兩個草案,前者將全國22省劃分為83州,後者則將22省劃分為80道。只是廢省改道降低了封疆大吏的權力,嚴重觸犯其既得利益;所以,熊希齡的廢省計劃最終失敗了。
到了1917年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時。梁啟超、汪大燮等研究系人士再次入閣。與梁啟超關係密切的範源濂兼任內務總長一職後,經過精心策劃,於1917年春以內務部名義公佈了《劃分全國行政區域意見書》。
《意見書》主張採用郡縣兩級制,以郡統縣,依據面積、山川形勢、地理沿革、轄縣、交通、人口財賦等九個標準劃分郡。根據這九個標準,全國除外蒙古及西藏外,劃分為57郡、7特別區域。
正當研究系準備推行廢省改郡時,政局又一次出現動盪,先是府院之爭,接著是張勳復辟。然後是南北戰爭…廢省之說便再也無人提及。
張一平理了理思緒,說道:“我們要建立一個高效清廉的政府。就必須實行高薪養廉,同時又要儘量壓縮行政支出,因此就必須壓縮官員的數量,廢省和地區自治都能夠達到這個目標。
另外基於選舉的原則,眾議院的議員要求每縣一個,而且總數不超過一千個,所以我們應該把全國的縣的數量合併在一千個以下。
另外,參議院議員的要求是每省兩個,最多不超過一百五十個,因此我們可以將一千個縣分成五十個省,每個省轄四十個縣…”
曲偉卿說道:“既然參謀員的總數不超過一百五百個,不如組七十五個道,每個道兩個參議員,每個道轄三十個縣左右,豈不剛好?”
“道聽起來怪怪的。省的數量太多也不習慣!”張一平這麼說,讓曲偉卿翻了翻白眼。
“至於省的設定,我看袁世凱政府提出來的方案就很好,就是:省置中央專使一人,專司監督各縣,不為自治團體,無省議會等自治機關。這種行政結構的我看可以叫做‘虛二級制’,這樣比廢省論更加徹底。”
曲偉卿道:”行是可行,好處也很明顯,中央集權加強了,地方自治權得到尊重和保障,民意也可以直達中央。而且選舉的次數也沒有那麼多,人民只選縣長和總統以及眾參兩院的議員就行了。“
“而且,現在我們其實也在實行虛二級制,軍隊推翻了各省的省長、督軍之後,省政府機關被諮議局代替,府、道兩級的行政機關已經被廢除,只有縣一級的行政機關在省諮議局的監督之下,正常地執行。”
“只是,將全國兩千多個縣改成一千個,這個難度和工作量都非常大!” 曲偉卿皺著眉頭說了一下,不過隨即又說道:”不過,難度雖然大,我們清廉黨也能夠完成。“
曲偉卿現在住在中南海,他名義上是最高統帥部的副總參謀長,但事實上他已經成為了臨時政府的總理,大權在握。
如果按張一平“虛二級制”的要求重新合併縣級,劃分省級行政機構的話,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這項工作完成之前,參眾兩院沒有辦法產生,這段時間越長,他的臨時政府存在的時間就越長,這對於清廉黨越有利。
等眾參兩院和各縣的縣長選出來,起碼要在幾年之後,到時清廉黨已經羽翼豐滿,國內就沒有別的黨派是她的對手了。
“搞一個方案,發表在報紙上,讓各界討論討論,真理越辯越明,不要怕批評,選一個適當的時候,送到參議院去,讓這些議員透過,這個傢伙不是有用的。”張一平說道。
“另外,籌備了這麼久,臨時政府也應該成立了,偉卿兄,你是當臨時政府的總理呢?還是當我的副總參謀長?”張一平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