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棗。”
“小三兒,快去拿!”段祺瑞喊道。
三小姐姐連忙移步而去,很快拿了一藍子大紅棗子過來,李菡梅問道:“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嘴刁了,人家好心請你吃蘋果,你卻要叫紅棗。”
“咱這叫做隨和,何況,我真正的想吃紅棗,就說出來了,不像某些人,明明是這樣,卻故弄玄虛。”張一平說道,段祺瑞聽了,臉上有點不自然,不過快調正過來。
張一平吃了兩個紅棗便不吃了,問段祺瑞道:“芝泉兄做總理的時候,跟日本人打過很多交道,不知道對日本人有什麼看法,可否給我一點意見?”
“實在慚愧,在下對日本人,從來就沒有贏過,都是吃虧的,國家實力不逮,無奈呀!”段祺瑞搖著頭說道。
“也不見得。”張一平微笑著說道,“比如說西原借款,芝泉兄向日本人借了這麼多款,現在卻不用還了,我想日本人更加覺得吃虧。”
張一平的微笑讓段祺瑞有一點無地自容,因為所謂西原借款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而是段祺瑞的政治汙點之一。
1917年7月,段祺瑞重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後,為推行“武力統一”政策,鎮壓孫中山倡導的護法運動,不惜出賣國家權益,向日本借款5億日元。透過這一借款,段祺瑞把中國山東和東北地區的鐵路、礦產、森林等權益大量出賣給日本。當時的日本首相寺內正毅曾得意地說,透過向中國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經濟特權“何止十倍於二十一條”。段祺瑞則利用這一借款,建立起“參戰軍”,進一步加強了皖系軍閥的實力。
除了西原借款之外,在1918年5月16日,日本陸軍少將齋藤季治郎與段祺瑞政府代表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