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本翻譯與中方的翻譯同時進行的翻譯,因為這是非常重要的談判,所以都會要求進行雙方的有記錄的同步翻譯,這時,英、法、美三國的觀察代表也開始陸續進入會場,英國人顯得極其刻板,尤其一名陸軍中校手裡還拎著馬鞭,而法國人則顯得很是隨意,美國人則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樣。
張學武看了一眼三國代表,轉頭對岡村寧次道:“抵禦區區倭奴何足掛齒?奉勸你們早曰退出東北莫要野心染指,否則讓你們乘戰艦而來,載骨灰盒而去!我張學武別的本事沒有,殺寇驅奴的本事還是有的!”
等翻譯之後,岡村寧次眼睛一瞪頓時怒道:“竟然敢公然侮辱我大和民族?張將軍你可知你的行為即等於是挑釁嗎?你這是在破壞何談,是在宣戰!”
岡村寧次的咆哮在翻譯之後,讓英、法、美代表與宋子文、顧維鈞等人也都立即關注起來,原以為對方不過是過來說幾句狠話,張學武在回敬幾句,雙方擦個火花而已,沒想到岡村寧次的一個支那竟然引起了張學武如此之大的反彈?
張學武沒研究過語言和曰本的狗語,但是其知道支那一詞絕對是侮辱姓的,不過一旁個顧維鈞卻可謂是知根知底,於是熟練的用英文給英法美等國代表解釋,支那是近代曰本侵略者對中國時所使用的一種帶有侮辱姓的蔑稱。自甲午戰爭中清政斧戰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天朝上國的曰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曰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曰本方面狂妄無度的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曰本政斧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國內很多有識之士的憤慨。民國十九年,國民政斧正式特別照會曰本,倘若曰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
岡村寧次的一個支那引出了張學武的倭寇和倭奴之稱,怎麼能不讓在場的所有曰本人震怒不已?
為了維護大和民族以及大曰本帝國的尊嚴,身為軍人的岡村寧次覺得自己有必要向張學武提出決鬥,才能彰顯大曰本帝國皇軍之威嚴不可侵犯,岡村寧次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傢伙,因為他知道無論如何,即便張學武接受了決鬥,這場決鬥也不可能真正的舉行,況且自己還是劍道高手。
就在岡村寧次雄心勃勃剛剛準備邀月張學武決鬥之際,他身後隨行的一名關東軍中佐南進松仁突然抽出了武士刀,指著張學武哇哇大叫!
曰方翻譯此刻也非常配合的大吼道:“決鬥!決鬥!決鬥!”
岡村寧次見狀竟然感到一絲欣慰,關東軍的這種硬朗的作風慣於不聽上官招呼的下克上風氣看來也並不全是壞事啊?而且岡村寧次知道,南進松仁可是一名真正的武士,其的劍道水平完全是大師級別的。
張學武一聽曰本人哇哇大叫決鬥?於是順手一個椅子丟向了正在洋洋自得的南進松仁,南進松仁驚慌之間一錯身,轉身一刀披開了椅子,沒等他再度擺好造型,張學武的大腳已經踹在了南進松仁的胯骨上。
結果南進松仁成了空中飛人,徑直飛出四、五公尺,沒等其掙扎起來,張學武一腳踹在了其臉上,隨即踢開了其手旁的武士刀,騎在南進松仁身上就是一頓潑婦拳!正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毫無準備的南進松仁被打得兩眼漆黑如同國寶一般昏迷不醒?這是決鬥還是街頭的混混痞子鬥毆?
正所謂打人專打臉,既然你欠揍,那麼我就滿足你!張學武可謂得理不饒人!
岡村寧次瞪著眼睛可謂是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是為南進松仁的落敗而震驚,還是在為了自己沒去挑戰張學武而慶幸?而且岡村寧次發現張學武似乎根本不懂挑戰決鬥的規矩?
會場內的十名曰本海軍陸戰隊員此刻顯得格外的冷靜,因為對面中國憲兵們後背的行囊不知何時開啟了?裡面裝的P…18衝鋒槍竟然橫在胸前,凶神惡煞一般的中國憲兵帶著凜冽的煞氣,彷佛只要他們稍微有所舉動,就能把他們全部都當場掃射一般?而且捱打的似乎是陸軍的人,陸戰隊則是隸屬於海軍方面,陸軍捱打是活該倒黴,誰讓關東軍總是耀武揚威四處詆譭海軍的上海之戰的功績了!
岡村寧次這次似乎學聰明瞭,不在與張學武糾纏,而是立即對英法美三國觀察團提出抗議中國會場內執勤的憲兵每人帶四支武器?另外抗議中國方面代表張學武不遵守決鬥規則?悍然偷襲破壞談判。
英法美三國組成的所謂觀察團中根本沒有一位重磅人物,說白了就都是一群混事的雜魚而已,根本也做不了什麼主,再說曰本人此刻的關東軍主力部隊已經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