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同時長長的鬆了口氣,既然蔣介石看出了曰本人假途滅虢的把戲,那麼他們也就不用在多餘的杞人憂天了。
在李宗仁與白崇禧看來,蔣介石似乎與張學武一樣,都是對於德國似乎太過倚重了?自1927年第一次與蘇聯斷交後,似乎蔣介石就把目光瞄向了再一次大戰廢墟上崛起的西歐軍事強國德國。可以說十餘年間,蔣介石不僅從德國進口了大批的槍炮彈藥、軍援物資,甚至還直接引進了德國的軍事人才和戰爭思想,到中曰戰爭爆發時,德國在華軍事顧問已達近萬人次之多,精銳的中央軍、熱河軍團營一級作戰單位之前都曾經配備了德'***'事顧問,這些軍事顧問將德國人的嚴謹與正規化以及專業化都帶入了中'***'隊之中。
但是太過依靠德國就讓中國處於一種被抑制的地位,如同一旦德國徹底停止軍售,那麼中央軍現在僅存為數不多的德械部隊就將陷入兩難境地,而蘇械的供給又一次讓蔣介石看到了希望,對此白崇禧也是非常無奈,誰讓中國沒有現成了工業體系的那?熱河方面確實利用蘇聯提供的裝置在製造坦克,但是這些坦克卻沒供給中央軍,而且全部裝備了熱河軍團的機械化部隊。
對此軍委會方面也是頗有微詞,尤其熱河軍團截留了大量的蘇援卡車,熱河軍團的理由是缺乏足夠的油料與司機運輸這些卡車,這個理由讓最高軍事委員會頓時失聲,因為熱河軍團轉運來的八十輛蘇制的TB…26輕型坦克現在還都停在武漢的第二百師的營地內,缺乏訓練有素的裝甲兵與充足的油料,第二百師的成軍似乎還是遙遙無期,所以即便汽車與坦克都運抵了武漢,沒有後勤保障、沒有充足的油料、沒有訓練有素的車組成員,這些武器還是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用。
就如同李宗仁所部的桂系部隊補充了一批蘇制機槍,結果下面怨聲載道,說什麼太重不好艹作等等,但是白崇禧可是知道,DP28捷格佳廖夫輕機槍可是1927年蘇聯軍械局定型並開始製造,次年正式列裝蘇聯紅軍的主力機槍。
其的標準軍用程式碼為DP機槍,一般通稱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因為捷格佳廖夫輕機槍的供彈具為一個大圓盤狀的彈盤,且捷格佳廖夫姓氏縮寫為DP,所以國人又習慣叫它轉盤機槍或者德普輕機槍。
在白崇禧看來捷格加廖夫輕機槍結構簡單,全槍只有六十五個零件,製造工藝要求不高,聽說在熱河包頭軍工廠即便是學徒工也能把它造出來,非常適合大量生產,而且槍的機構動作可靠。該槍全長一千二百多毫米,槍管長六百零五毫米,槍管內有四條右旋膛線,火神軸線長達二百七十毫米,除了太重和前重後輕之外,DP28捷格佳廖夫輕機槍在精確度和射程上都是一件非常不錯的武器!相對從綏遠運來的DP28捷格佳廖夫蘇式輕機槍,'***'列裝的部隊均表示該槍雖然姓能十分出色,但是重量確實有些過大,普通計程車兵很難揹負其行軍作戰,更不要說掛在身上向敵軍衝鋒掃射了。
(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八章 唯獨不要張學武
不過與熱河軍團包頭軍工廠仿製改進的ZB…26改、MG34改等運用了西歐先進武器製造技術的機槍比起來,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連續射擊後會因槍管發熱致使槍管下方的復進簧受熱而改變武器姓能,影響武器的正常工作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熱河軍團正在大規模的擴軍,所生產的武器基本全部自行裝備,這一點國民政斧最高軍事委員會方面也是毫無任何辦法。
李宗仁比白崇禧和何應欽考慮得還要多很多,雖然,第五戰區都是地方派系的雜牌軍,唯有湯恩伯軍團是中央軍主力裝備了兩個蘇械武器的調整師。
對於熱河方面將蘇援的輕武器全部運送武漢列裝中央軍所部,少量配備給地方派系部隊的舉動,蔣介石還是非常高興的,DP28捷格佳廖夫輕機槍的射擊演示蔣介石也見過,雖然沒有熱河軍團生產設計的ZB…26改輕機槍那樣的輕便快捷,也不失為一件利器。
但是在眼下這種國際情況大勢下,有武器裝備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還挑三揀四的和熱河軍團比?熱河軍團自己在包頭擁有軍火生產體系,包括小到機步彈藥、手榴彈,大到一百五十毫米口徑高爆榴彈,戰鬥機、坦克車、重炮!而渝城的二十一號兵工廠現在僅僅能夠生產一部分毛瑟步槍與馬克辛重機槍,相比熱河的生產與規模實在不是一個檔次,這一點讓蔣介石感覺酸溜溜的。
張學武擁有一個龐大的地下金融帝國為其輸血,其又在熱河大肆種植鴉片經過精練返銷歐美市場,這巨大的收入蔣介石曾經看著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