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步,其原因不過是袁術想給袁紹一個難看罷了。
而現在,郭嘉不管聯軍究竟如何考慮,為了劉謙能夠順利的出兵三輔,然後按照早就制定好的戰略,一舉消滅匈奴人,他不管張飛是輸還是贏,都必須在單挑之後出兵虎牢關,再用四萬鐵騎送給聯軍一個深刻的教訓。
為了這個戰略中的一環獲得成功,漢州鐵騎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為從昨晚開始的大戰一直持續到今天早上,漢州軍戰死將近七千人,至於受傷者不計其數。眼下,劉謙依舊能夠湊夠四萬人,完全是戰士們聽說此戰關係著劉謙的戰略大局,故而除了實在爬不起來的戰士,只要是能夠上馬的戰士,包紮好傷口後又回到了戰鬥序列中來。他們真實的執行了,以往劉謙曾經講過的輕傷不下火線。
劉謙聽完郭嘉的請求,點點頭就帶著典韋魏雄走下了城樓,來到關內已經聚集在一起的兄弟們。劉謙瞭望一下,漢州鐵騎的隊伍一直逶迤到了虎牢關西門之外,他沒有講話,默默無語的帶著大家慢慢馳出了東門。
昨晚,為了取得戰場機動性,五萬按照重騎兵標配的騎兵,並沒有給戰馬穿上保護戰馬的鎧甲。不但戰馬的鎧甲為了減輕重量而沒有裝備,就連騎兵標配的三根長矛也只帶了一根,甚至連弩箭的數量也減少了一半,沒有這樣一番為戰馬減負,就是一人雙馬,奔行一百**十里,戰馬也有點吃不消的。
按照以前制定的計劃,輜重隊和步兵在得知騎兵佔領雒陽城後,馬上從函谷關出發。步兵到達雒陽就能替代守護雒陽城的騎兵,而輜重隊則要一路跑到虎牢關,將重騎兵沒有裝配的武器和大量的弩箭送到劉謙手中。儘管平時負責排程軍資的何寶死了,可是已經養成良好習慣的輜重隊,在賈穆的指揮下運作的也算順利,於是在中午的時候,輜重隊終於來到了虎牢關。
有了這批軍資,漢州鐵騎就能真正的變成重騎兵,而只有重騎兵在劉謙的眼中才能夠被稱得上鐵騎。雖然劉謙的重騎兵經過幾番改進,鎧甲重量也比西方那些重騎兵輕上百餘斤,可是他們的重量依然不支援他們長久的奔襲作戰。故而在能節省馬力下,劉謙就儘量節省馬力,這次他沒有像以往那樣風騷的展示漢州鐵騎的雄姿,而是緩慢的甚至連步兵的行動速度也不如。
劉謙如同烏龜一樣將數萬騎兵帶到了城外,又以烏龜的速度整出四支錐形大陣,聯軍那邊可就炸了窩了。
按照王匡的意思,聯軍應該趁劉謙大陣沒有扎穩就馬上向劉謙發動進攻,這樣打敗劉謙的機率就大大的上升,只要打敗了劉謙的四萬鐵騎,虎牢關就等於唾手可得了。王匡和一般的太守不同,王匡也是出身軍旅,曾經做過幾年的護羌校尉,如果不是因為軍隊升遷沒有後臺實在太慢,他也不會投身於名聲並不顯著的何進手下。
見過血帶過兵就是不一樣,至少王匡出的主意也算是符合出奇不勝的軍法。可惜,現場這麼多人中,除了沒有什麼發言權的毋丘毅支援他的意見,其他的人都是對王匡的建議嗤之以鼻。這些人中大多都是名士,而名士大多又講究仁義,儘管有宋襄公因仁義而被楚軍打敗的前例,可是為了維護名士的風範,以袁紹為首的名士都不贊同王匡的建議。
袁術儘管表面上也不支援王匡,可是他知道其實大家心中非常贊同王匡的說法,但是誰也不想讓大家看扁,於是大家全都變成了劇烈的反對派。其實剛開始的時候,袁術是準備出頭贊同王匡的,畢竟袁術多少了帶了幾年兵。這些年因為沒少鑽研兵法,不管兵法的真諦他掌握了沒有,可是眼界絕對要超過現場的很多人。
再說,袁術為人也沒有袁紹那般的虛偽,袁術雖然也有些顧忌顏面,可是當想到了跪在袁術面前的劉謙,伸出兩隻胳膊哭著懇求袁術,求袁術將劉謙的胳膊碾碎時,袁術心中就一陣的快慰。可是就在袁術剛站起來,準備發言支援王匡的前夕,他卻被一員小將給勸阻回到座位上。
小將告訴他,別看劉謙的隊伍看起來行動遲緩有點散亂無神,可是如果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劉謙麾下戰士的精氣神都非常高昂,而散亂分散的隊伍其實暗中都符合軍隊的演變之理。如果發現有人攻擊,軍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結成攻擊陣型,故而勸說袁術不可衝動。
如果是別人勸告袁術,袁術縱是不會惱羞成怒,那也會給勸說者一個不大不小的冷諷。可是這個勸說者不但說話委婉,而且在軍隊演練之法上的造詣非常,他曾經以五十名經過他訓練計程車兵,輕鬆的對抗四倍之敵而大勝,於是袁術就和顏悅色的重新回到座位上。這個勸諫的者是個沒有加冠的少年,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