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2 / 4)

小說:妻妾成群II 作者:京文

一動,如今比起與李穎的婚事,更重要的就是大唐的明月,那麼也只有以下這首詩最適合了,想著立刻抬頭望月,氣沉丹田,脫口而出道:“桂花浮玉,八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裡。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這首詩是明後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所作,楊雲楓一口氣吟完,整個城樓之上的賓客都鴉雀無聲了,細細地品味著楊雲楓的這首詩詞,李隆基沉吟了片刻,這才嘆道:“雲楓啊,這首詩是否有點過於悲涼了?”

楊雲楓微微一笑,立刻笑道:“回皇上,就是如此……微臣只不過想讓皇上與諸位王爺,大人們想象,今日我等凱歌高唱,縱情享樂之時,可曾想過以前的祖輩是如何為我等血染戰袍,馳騁沙場才換的今日的江山?可曾想過百年之後的天下將會如何?後世史書將如何評價我等?”

眾人聽楊雲楓如此一,面色霎時都變得鐵青,這楊雲楓這首詩,豈不是在罵自己等人在這裡縱情享樂,紙醉金迷,好像自己就是敗壞大唐社稷之輩一般。李隆基聞言也是面色不爽,微微不快,不過李隆基不愧也是一代明君,而且還是一心效仿太宗皇帝的聖君,他自然知道楊雲楓的這首詩其實並無嘲笑之意,而警鐘之詩,想要提醒自己為君之道。不過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前出來,自己依然還是有點下不了臺。

李穎見狀立刻起身對李隆基欠身道:“父皇,楊雲楓也無他意,只是心宰我大唐社稷,為我大唐看有,如此父皇更應該看出楊雲楓乃是一心為我大唐社稷,為父皇您著想的良臣啊……想我大唐千里江山,自太宗之後,便遇武后篡位,大唐一路風雨飄搖,好在父皇您聖明獨照,力挽狂瀾,從武后手中奪回了我李唐天下,之後又勵精圖治,修生養息,這才有了我開元之盛世,而父皇一手創造的千古盛世,若是又會在父皇自己的手中,日後史書如何來評價父皇您?”

李隆基雖然年紀老邁,但是腦子卻格外的情形,近年來大唐頻頻生事,看似繁榮的大唐其實也只是表面光鮮,內澤早已經是千瘡百孔了,他雖然表面不,但是心中早已經瞭然於胸,不然最近也不會著急為江山的未來打算了,這時又聽李穎如此一,心中頓時一凜,沉吟了片刻之後,這才笑道:“罷了罷了,今日只談風月,不談政事……”著端起酒杯自飲了一杯,李隆基其實更加知道,自己雖然一切都明白,但有些事也已經是有心無力了,只能留給後世之君來做了。

眾官員見李隆基並沒有怪罪楊雲楓,只好也紛紛端起酒杯,附和著李隆基滿飲了一杯

【第6?17章】大婚之日

本來應該普天同慶的中秋佳節,在楊雲楓的一首詩詞之後,整場的氣氛變得有些過於壓抑了,雖然楊雲楓的詩詞在眾皇族貴親之中不屑一顧,但是日後此詩依然還是在士林中廣為流傳,做為楊雲楓唯帶有政治色彩、抨擊權貴、敲響盛世末日警鐘的詩文流傳於世,日後還收錄在《唐詩三百首》當中了,其地位也遠遠超越楊雲楓其他詩詞的地位,後世依然為史學家們讚不絕口,稱楊雲楓雖還不如貞觀魏徵,但在貞觀之後,也唯獨楊雲楓一人有魏徵之魄,敢當眾教育皇帝,雖然後世的史學家對楊雲楓褒貶不一,不過對此詩的評價,卻奇怪的保持意見一致了。

一直到散席,楊雲楓再也不半句話了,而李隆基也是眉頭微皺,好像一直都在琢磨楊雲楓的詩句,其他二樓的貴賓間李隆基沒有話,也各自喝著悶酒,不敢大聲喧譁,直至宴會結束,各自回家。

回到楊府,宗露立刻握著楊雲楓的手,微笑道:“夫君,皇上應該明白你的苦心!你不用放在心上!”

楊雲楓知道宗露自小總是進宮陪伴李穎,與李隆基自然也是相識的,多少也應該瞭解一點李隆基的品性,楊雲楓衝著宗露微微一笑,沒有話,他並不擔心李隆基會如何想自己,在他眼裡,自古做皇帝的其實都是賤骨頭,特別是那些自詡為聖君,明君的皇帝,越是沒人罵,越不能顯出自己的聖明,用貞觀長孫皇后評級魏徵的話就是,如果皇帝不聖明,做臣子的就不敢仗義執言,如果有臣子如此,那麼就明這個皇帝是個聖君。而李隆基一向想太宗皇帝看齊,一向以他為榜樣,自然不會對自己如何。

楊雲楓安慰了宗露兩句,表示自己沒事,雖然一個晚宴基本明也沒做,光是坐在那裡,其實也格外的累人,特別是坐在皇帝的身邊,更是累上加累,加上這些日子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