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店鋪照常生意,一些人甚至還不慌不忙地從北門出去到外地去做小生意,也有一些百姓出北城門砍柴。
第二天上午,叛軍攜雲梯來了一次試探性的攻城。採取的是東西佯攻,北門主攻。攻城的部隊以金環三結元帥的南蠻部隊為主,董楊的漢民部隊為輔。
因為城裡守軍有三萬多人,因此無論是佯攻還是主攻,叛軍都沒有得到什麼便宜,丟下二千多具屍體後就不甘不願地撤退了。不過守軍也沒有衝出去追趕,因為兀突骨的部隊就排列在攻城部隊的後面,在靠近三個城門的方向嚴陣以待。
從此以後的幾天,只有零零散散的戰鬥發生。
不久叛軍終於利用周圍的樹木造出了幾臺投石車和井闌。不過這些投石車非常地簡陋,最多稱之為甩石架,它就是由一個支架、一根可繞軸旋轉的長條木、一個安裝在長木條上端的裝石頭的籃子、下端牽一根長繩、一根限制長木條位置的橫木組成。使用時先固定支架,後先讓上端降下來,在籃子裡放上石頭後,士兵們排成隊,同時用力快速拉扯繩子,則那長木條繞軸旋轉,石頭快速升高,達到最高處時支架上面一根橫木擋住,使長木條突然停下,而籃子裡的石頭在慣性和離心力作用下繼續前進而打擊對方。就象我們小時候用木棍甩泥巴一樣的簡單。井闌也只是一個用木頭搭起來的大平臺,上面可以站人向遠處射箭拋重物。這二樣東西都不算什麼高科技,但是笨重,木頭需要多而且結實,是以不容易製造。
開始這些大型的攻城器械數量不多的時候,守軍倒也沒有感到多大的壓力,很少有石頭砸進城裡,井闌也沒有靠近護城河,所以對城裡威脅不大。但隨著叛軍投石車和井闌數量的增加,城池被圍十多天後,無數幾十斤重的石頭、箭支如雨一般降臨到守軍的頭上,守軍和城裡百姓的傷亡開始慢慢增加起來。
雖然守軍也有投石車,可以與叛軍對攻,但因距離較遠而準確率不高,因此無法明顯地摧毀對方的投石車和井闌,只能給對方士兵一些傷亡而已。這樣一來,城裡計程車氣開始慢慢低落,形勢也慢慢嚴峻起來。
看到這種情況,劉嘉這下真的措手無策了,抓了幾把頭髮下來也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來:
他實在想不到兀突骨部隊的戰鬥力這麼強!在上一次試探性衝擊中,敵我傷亡的比例超過一比二,這還是騎兵與對方的步兵,而且當時敵人立足未穩,自己的騎兵以逸待勞取得的成績,而且在這次戰鬥中戰死楊郡尉這個大將、泠苞也重傷。
劉嘉記得當年諸葛亮打敗兀突骨的辦法,首先是用計引他們到一個三面環山的山谷,然後用大石頭、擂木封死唯一的山谷口,再用裝滿油的櫃車把那些藤甲兵燒死的,他們三萬部隊全部被諸葛亮燒成了黑炭。
劉嘉當然也想用這個方法,在貴州這種地方三面環山的山谷也好找,可問題是怎麼引他們入山谷?又怎麼去燒?
第010回《老師幫忙》
劉嘉想破腦袋也覺得這個火攻難實現。因為叛軍的主要目標是且蘭城,即使劉嘉他們派出一些人馬進山,也引不出多少藤甲兵上當追擊。而且攻城的金環三結元帥和董楊兩方的部隊有五萬多人,按一比四的比例配備守城部隊需要守軍一萬三千人,這樣一來劉嘉手裡的機動兵力最多一萬五千人,如果用計的話,需要二三千人準備“火葬場”,包括封路的石頭、滾木、地裡掩埋油料等。還要幾千人埋伏在山上,防止他們從其他地方突圍。這樣幾下分兵,能去勾引藤甲兵的就只有四五千人。即使兀突骨上當用這四五千人能引多少人出來?
按戰鬥力算,兀突骨用一千變態的藤甲兵就可以應付劉嘉的勾引。就算他打仗穩妥,用五千部隊去追擊劉嘉的五千騷擾兵,而且劉嘉也運氣好一下把這五千藤甲兵全燒了,那也改變不了當前的軍事態勢。而且萬一叛軍不派藤甲兵而派其他人的部隊呢?再說計用一次靈,第二次就不靈了。
劉嘉看著同樣苦思的法正問道:“不用火攻,如果我們舉其全力衝擊他們的一個方向呢?”
法正頭都沒有抬,說道:“兀突骨二萬三千部隊,幾乎沒有什麼損傷。他的部隊對應於東門、南門、西門配置,每處至少有六千部隊,在北門附近還佈置了五千的機動兵力,這些騎在馬和大象上的機動兵力可隨時支援遭攻擊的部隊。只要我們守軍攻一處,就至少要對付一萬一千人的藤甲兵和附近的攻城部隊。這種攻擊只能是自死一千,敵損幾百。打一二次也許沒什麼,多打幾次我們計程車氣就沒有了。”
劉嘉突然想起一件事,問道:“我們不是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