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軍的制式裝備。另外還要考慮到戰爭中損壞的問題,我們必須在十六個月內,生產出一百二十萬支突擊步槍。”
事實上曹小凡還少算了,如果加上那二十萬日本僱傭軍,那最起碼需要一百五十萬支。不等李浩開口,曹小凡接著說道:“今天上午,我們已經要求約翰先生的亞洲工業集團,授權十二家工廠進行同時生產。並組織全島一百二十五個加工廠,為十三家生產商提供零配件。
考慮到木製槍托費時費力,我們只能對三號步槍進行了修改。把原先的木製槍托,變更為可摺疊的鋼託。質量上面請你放心,工業標準化執行處已經派專人駐廠監督。另外還組織了一支六百人的測試隊伍,對每一支出廠的步槍,進行五百發的實彈測試。”
李老闆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問道:“其他武器裝備呢?”
“考慮到後勤補給方面的原因,我們要求亞洲工業集團在三號突擊步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一款同口徑的班用機槍。”曹小凡從口袋裡掏出筆記本,翻看了一眼後,繼續說道:“三款機槍都在測試,等定型後就組織生產。我們有把握在十三個月裡,給聯軍提供十二萬支班用機槍。
迫擊炮、子彈、炮彈等其他武器裝備都沒有問題。畢竟日本投降後留下了相應的工業設施,技術協調處的專家稍加改裝後,已經投入了生產。”
最大的問題解決了,李老闆大大的鬆了一口。想了想之後,突然笑問道:“張校長,迄今為止,臺灣已經有多少家軍工企業了?”
作為後勤委員會的主任,這些數字張伯苓早已爛熟於心,想都沒想,便不假思索的說道:“已投產的有三十八家,但在稅務局註冊的有八十六家。為上述工廠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