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促使商業發展,商業發展則稅收更巨。。。。。。
因為元光六年劉徹下令,“稅商賈車船,令出算”,所以秦城和竇非等人的這道上疏,毫無壓力便打動了劉徹。如今大漢與匈奴之間的交戰已經陷於不死不休之地,正是需要錢糧的時候,能增加大漢的財政稅收又沒有什麼危害,劉徹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而對於劉徹來說,此時通商西域,絕對不僅僅是經濟行為那麼簡單。通商雖好,但其中隱藏的政治目的,才是真正打動劉徹的。
透過與西域諸國通商來加強彼此的交流聯絡,以達到互相友好孤立匈奴的目的,是劉徹最大的目的。
正是因為這個契機,南宮商得以重新組建在元光六年被劉徹裁掉的商會,透過官商聯合,主持西域通商大局。
由南工商出面組建商會,商會就不可能是單純的經濟集合體,其中的貓膩跟當初在上谷時候一樣,實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將情報隊隱藏在商隊中打探西域情報,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為此,南宮商還特意跑了一趟上谷,將在上谷的商會底子搬了不少過來,作為新建商會的班底,以此促進商會的儘快發展。
近三年以來,商會發展大體順利,與西域諸國的貿易已經走上正軌,且交易的貨物量越來越大,大漢民間的富商先後加入,大大壯大了商會的實力。
商業的發展,甚至使得西域的鄯善、小碗、胡狐等國在近兩年來先後遣使入漢,與大漢修好。
有鑑於此,劉徹將張騫從河朔地區調回,讓他作為最高負責人統領西域事務,負責與西域諸國的邦交。元朔四年初,張騫更是率領龐大的使節隊伍,再次出使西域。
不同於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艱難狼狽,這回張騫出使西域,不僅路途平坦的多,而且在西域諸國也受到了極大的優待。
早在元朔二年,因為要在朔方城建立漢軍出征西域的橋頭堡,劉徹就派遣了大將樂毅前往朔方城,主持一應事宜。
歷時兩年多,樂毅不負眾望,將朔方建立的井井有條,成果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