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自然不能那麼做。
“或者生或者死。。。。。。”劉徹重複了一遍秦城的話似乎是在體會這六個不大合意的的意思末了劉徹站起身走到亭子欄前站立看著亭子外的景緻背對著秦城道:“自打你向朕進言籌備商會起朕就知道你不僅是軍事才能過人、膽識過人。不過現在看來朕還是小瞧了你。滿朝武大臣包括丞相、太尉、各位將軍之前無一人跟朕說過這樣的話。知道為什麼嗎?”不等秦城答話劉徹繼續道:“或者是沒有想到或者是顧慮此言犯忌或者是目光短淺。。。。。。但是說到底是無人能夠理解朕!
無人能夠理解朕的心胸、朕的抱負、朕的眼光。。。。。。”
劉徹說這話的時候語氣竟然平靜的出奇彷彿他並不因此感到憤恨彷彿那個不被理解的人並不是他自己或者說他已經習慣了這種不被理解。
秦城看著劉徹微微有些顫抖的背影突然想到自己在後世看過某位大導演的《漢武大帝》在那部電視的結尾在劉徹即將死去的時候他問司馬遷:“你認為你就真的理解了朕嗎?”
那一幕劉徹的眼睛與這一刻劉徹的背影重疊讓秦城不能不為一位千古一帝震撼。
“朕要滅匈奴誰也阻擋不了國家財力不夠那就創造財富!”劉徹凜然道回頭看向秦城“舉大漢全國之力焉能滅不了一個小小的匈奴?”
劉徹說完忽而又道:“既然你能說出方才那番話說明你心中對如何壯大我大漢財力已然有了一番計較你且說來讓朕聽聽看。朕倒想看看你肚子裡到底有幾斤墨水!”
“臣嘗史書中說有一偏遠之國百姓愚鈍君王平庸身於崇山峻嶺之中而又有當時第一強國大兵壓境。。。。。。”秦城娓娓而來。
第二百七十一章 醒入侯門莫若醉
秦城出未央宮的時候天已日暮冬日的天總是在日頭落山的時候便黑了下來即便是西邊的山頭明明還殘存著一縷紅色的光芒路面沒有燈火卻也看不清了。
方才秦城跟劉徹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他沒有從史書看到卻絕不是自己杜撰的故事故事很簡單講的就是戰國時期的秦國。
秦國由弱變強到以一國之力併吞山東六國這便是故事的整個情節。在跟劉徹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秦城提到了商鞅變法。當然沒有明確說出商君的名。自始至終秦城都沒有說明自己將的這個國家就是秦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先秦時代。
秦城不說不代表劉徹不明白。劉徹明白不代表秦城可以明說。
秦國之所以能夠以區區關內之地滅掉山東六國即便是在秦孝公到秦始皇中間有兩個平庸的皇帝也沒得阻擋得了秦國強大的步伐靠的就是秦國的的法家制度、耕戰體系!
商鞅變法前後區區十幾年秦國就完成了從一個貧弱之國到第一強國的征程。如此迅速的強大用暴富來形容也不為過。而二十年征戰統一山東六國之後秦國依舊強盛而不需要修養生息這種持久力簡直無法形容。
秦城來自後世自然知道商鞅的法家耕戰體系對一個國家而言意味著什麼。不少學者甚至預測過若是中華延續千年的治國方略不是儒家而是法家那麼今日之中華將是另一幅完全不一樣的面貌。不會有蒙古人入住中原不會有滿洲人入主中原不會有鴉片戰爭。。。。。。
因為法家的治國制度和耕戰體系除了能夠強國之外還能保持國家強盛。秦國在秦武王秦昭襄王這兩個平庸君王在位時國家依然在一步步強盛著便是證明。
其實最大的證明還不是這個最有力的證明是後世的國家基本都是“法家制度”依法治國。
如今距離董仲舒元光元年書“天人三策”不過六年時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還沒有太走正軌秦城如果想說服劉徹改行儒家為法家以對匈作戰為切點正是時候。
至於歷史書那套“外儒內法”的言論秦城向來是不屑一顧的那樣除了只會讓國家制度法不法、儒不儒之外沒有多大實際作用要是有用也不會有幾乎每個開國皇dì dū要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一項制度如果需要制度外的東西來修補漏洞那麼它就不是一項完美甚至說不是一項合格的制度。
秦城堅信這一點所以他才跟劉徹講個那個故事。
故事講完之後秦城在劉徹沉吟的時間退了下來。這些東西點撥了就可以了現在還不是冒死進諫的時候貌似進諫說來熱血沸騰大多數時候都是不明智的當一件事情需要用爭論去證明那是正確的時候這種爭論本身就失去了意義。時間還長秦城可以溫水煮青蛙慢慢來。至少是一步一步來。
秦城低頭沉思在心裡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