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地火燒了十萬人馬。以後的那把夷陵之火燒了劉軍70萬人馬,如果他一開始就參與了這個爭霸的遊戲,是不是就沒有了徐州那些填滿了河流的屍骸,是不是就沒有了官渡那幾萬被殺死的降兵,是不是就沒有了這兩場慘烈火攻?又或許,他地參與會製造更多的傷亡,產生更多這樣的慘烈?他不知道,他也強迫自己不去尋找答案,因為說什麼,想什麼,都已經晚了,太晚了。
所以,趙羽用高強度的勞累來麻痺自己的神經,讓他沒有時間去看、去聽、去想火中的生命和江面上哀嚎的人群。傷兵和小兵不止一次地看到趙羽臉上滑過淚水,都以為他是在為傷兵的痛苦而傷心,卻無人知道,他是為自己的冷漠而痛心,為那些永遠無法回到親人身邊地小兵們痛心。
其實,被送來的傷兵中,燒傷的人員並不多,大部分被燒地曹兵都無法留下性命,燒傷嚴重的人,跳入冰冷地江水中,死地更快,而掙扎到陸地上的重傷員也等不到江東人送他們去治療了。所以,送到醫療船上地,燒傷都比較輕,箭傷和摔傷佔多數。到後來,送過來的多數是岸上戰鬥中受傷計程車兵了,江東傷兵多了起來,漸漸地,劉家小兵也多了起來。
趙羽將思想裝入了殼子裡,周瑜卻發誓要將曹操埋入土裡,他帶領部隊過江之後,向江岸上還正常的曹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與此同時,劉備也率領大軍過了江,雙方都憋足了勁要吃掉曹操,攻擊程度異常猛烈,那完全是一種痛打落水狗的架勢。
曹操已經跑出很遠了,阻截追兵的隊伍就是為了掩護大部隊的撤離,掩護他跑路的。慘敗的局面已經形成,且不說這場大火已將他的手下燒的心驚肉跳,還燒掉了所有的軍糧。那些倖免於難的軍士中,還有一半以上是因為疾病的原因遠離營盤駐紮才逃過此難,但這樣的軍隊沒有戰鬥力了,面對孫劉聯軍的攻擊,沒有生路,唯一的生路就是逃,越快越好。
為了實現儘快逃歸江陵的目標,曹操選擇了最近的路,相比之下較直的一條路——華容縣城的華容道。曹操選這條路也是不得已,他的戰船被燒了,不能夠溯江而上,由烏林回江陵,就算他的船還有剩下的,面對比他強且氣勢如虹的孫劉聯軍戰船,他有活路嗎?他也不能透過漢水回去,沒有戰船的他,只能在漢水邊望水興嘆。所以,曹操敗軍回撤江陵,是必走華容道,而不是書中所寫,被諸葛亮用計逼向華容道。當然,這點,趙羽是在跟隨周瑜追擊大軍到了華容道以後才明白過來的。
在火場附近忙碌了一天一夜後,趙羽跟隨周瑜的大軍踏上了追擊曹操的路程。孫劉聯軍也合兵一處,水陸並進,向江陵方向急追。趙羽與各位兄長們見過面了,告訴他們,曹軍將領裡沒有自家兄弟,你們不用小心,但儘量不要殺人太多。對他的囑咐,眾兄長除了好笑就是好笑。劉備對趙羽跟隨在大軍身後的做法沒一點詫異,都瞭解趙羽的脾性了。
大軍向前狂追,趙羽在後收容傷兵,沿途都有受傷跑不動的曹軍,還有部分患病計程車兵。曹操已經顧不上他們了,曹操也根本不會理睬掉隊地曹兵。他們掙扎著前行,聽到身後的追兵聲。有力氣的向兩邊跑,沒力氣地就坐在或躺在路邊等著敵方俘虜或殺死他們。
孫劉聯軍不是曹軍。周瑜和劉備也不是曹操,他們根本不理睬這些曹兵,最多用憐惜的目光看他們一眼,就從他們身邊走過。大軍過後,自然有收容隊負責將這些人收容起來。周瑜已經下了令,戰爭結束後,這些人都要放回去,前提是他們沒有被凍死或病死。而趙羽要做地,就是極力保住他們的性命。
這場大戰後,周瑜將大批俘獲的曹軍士兵交給了汝南守軍,也正是這一舉動,讓那個不肯承認敗於周瑜之手的曹操佩服了周瑜,派出了與周瑜關係不錯的蔣幹去遊說周瑜。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群英會地取材,時間上卻比書中的蔣幹過江晚了兩年,也再次引發了趙羽的感慨之情。
再說曹軍逃到華容道時。那是飢寒交迫,心神恐懼。相互扶著。勉強而走。走上華容道後,曹軍兵馬更是擁擠不堪。幾乎停止不前。原來,華容道是一條小路,最窄處並排只能過兩匹馬,曹軍此時人飢馬乏,前途迷茫後有追兵,一心想趕快回到江陵,可道路狹窄,人馬為了爭先,是擁擠在一塊。更慘的是,這裡前兩天一直在下雨,道路泥濘不堪,到處是積水坑窪,更是加大了通行難度,腳踩下去,就陷入泥中,很多士兵從泥裡只拔出了腳,鞋子留給了泥坑,簡直是寸步難行。
曹操一看,照這樣下去,很快就被孫劉聯軍攆上了,大家都要死在爛泥灘裡了。在左右觀察了一番後,曹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