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氖慮椋�虼慫�θ萋�媲�櫚廝擔何沂譴筇鋪熳櫻�箍梢栽僮隹珊溝氖侶穡�

得到的回答是:萬歲!萬歲!萬萬歲!'29'

貞觀路線

打敗突厥的同時,大唐也迎來了貞觀之治。'30'

貞觀之治的代表人物是魏徵。

魏徵本是李建成的人,官職太子洗馬(洗讀如顯),官階從五品。他的職位雖不高,卻是“太子黨”的核心人物,曾經力勸李建成及早對李世民動手。因此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見到他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家兄弟?

這是大興問罪之師,來勢洶洶,咄咄逼人。

魏徵卻不好回答。賴賬是不行的,誰都知道他的立場和作為。解釋也不行,越解釋越不通。認賬更不行,那是把自己往死裡送。何況李世民提出的根本就是偽問題。他們兄弟你死我活,哪裡是因為有人挑撥,又豈是誰能離間的?

那麼,李世民為什麼要這麼問?

為了給自己開脫罪責,也為了將驚天血案輕描淡寫。按照這個問題的內在邏輯,玄武門之變是他的自衛反擊,而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除掉自己,則是被小人挑唆。

但,這個問題又為什麼要問魏徵?

因為需要魏徵亮出觀點。魏徵是太子黨中最有頭腦和影響力的人,他的回答不僅代表著李建成集團殘餘勢力的政治態度,也將決定大唐的政局和命運——如果魏徵質疑玄武門之變的正當性,那就不知道會有多少顆人頭落地。

魏徵的態度又是什麼?

不卑不亢,神情自若。

他說:先太子如果早聽我的,哪有今天?'31'

所有人都嚇出一身冷汗。

李世民卻如釋重負。他馬上改變態度,非常禮貌地請魏徵到自己身邊來工作。因為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東宮與秦王的鬥爭沒有是非,也無關乎道德,只有一個誰先下手的問題。因此,此案將按照成王敗寇的邏輯進行解釋。魏徵的個人態度和立場也很明確:士為知己者死。

難踢的球,被輕輕踢了回去。

毫無疑問,魏徵這樣回答並非沒有風險。李世民如果聽不出言外之意,他就只有死路一條。但,故太子雖然算不上知己者,好歹也有知遇之恩,那就為他去死好了。

魏徵把命運交給了上天。

李世民卻接住了球。他立即就作出反應和判斷:與其殺了魏徵,讓他為李建成去死,不如委以重任,讓他為自己而死。他甚至接受魏徵的建議,同意太子餘黨參加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葬禮。如此豁達大度,化敵為友,不但迅速地穩定了政局,也壯大了力量,終於造就貞觀之治。

這就是李世民的政治智慧。

魏徵也決定為這位知己者竭盡全力。在他看來,國家利益絕對高於個人恩怨,大唐何去何從也遠比李家兄弟誰是誰非更為重要。因此,當李世民向他伸出橄欖枝時,他回報的厚禮便是幫這位新皇帝確立政治路線。

那麼,貞觀路線的核心是什麼?

王道。

表面上看,這不過儒家倫理的老生常談,但在當時卻有著非凡的意義。因為從西魏、北周到隋唐,關隴集團從來就是靠霸道起家的。改行王道,就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要偏離關中本位政策,立足未穩的唐太宗可以這樣做嗎?

他決定進行討論。

武德九年十月,也就是李世民登基兩個月後,一場關於政治路線的辯論在大臣們之間展開。唐太宗首先發問:方今正值大亂之後,天下恐怕很難治理吧?

魏徵卻認為不但做得到,而且很容易。他說:亂世之民人心思治,反倒比驕奢淫逸的久安之民更好治理。這就好比一個人又飢又渴,只要給他吃的喝的就能解決問題。

意思也很清楚:必須行王道,施仁政。

一個名叫封德彝的人卻跳出來反對。他說:王道的時代已經過去,想要實現也實現不了。秦始皇嚴刑峻法,漢武帝雜用霸道,不是他們不想垂拱而治,而是因為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不可收拾。魏徵是書呆子,不能讓他空談誤國!

魏徵當面反駁。他說:堯舜行帝道而大同,湯武行王道而小康。可見實行什麼樣的政治路線,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形態。人心是亙古不變的。如果真像封德彝說的那樣越來越壞,世間早就變成了鬼域,哪裡還能討論什麼治理?

封德彝啞口無言。

然而朝中大臣,卻多半站在封德彝一邊。

那麼,魏徵與封德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