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3 / 4)

小說:三國之問鼎天下 作者:閃啊閃

殺入九江郡腹地來呢?

待數騎往歷陽而去之後,這名阜陵令還是放心不下,連忙召集縣兵上城防守,在他看來,曹軍此次突襲,八成是衝著阜陵和全椒而來,或許來的曹軍是從東城而來。至於廣陵郡的曹軍,在這名縣令看來,當不會如此冒險。直到此時,他還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認為這是東城敵軍為緩解陰陵、鍾離兩地的壓力,故意出兵騷擾。

饒是那幾名騎兵快馬加鞭,也只不過比于禁大軍早到了半天而已。

劉琮得知有一支曹軍自阜陵下游渡河而來後,很快便意識到,必然是于禁領大軍想來偷襲歷陽。而歷陽城內的情形正如於禁所預料的那樣,除了劉琮的近千名明光騎近衛之外,僅有劉虎所領的一千餘長槍兵。

此時已近晌午,劉琮聞訊之後便立即向城外派出斥候,同時召來歷陽太守董襲,以及劉虎等將校一同商議如何退敵。

“曹軍人馬不會太多,但也不會太少。”劉琮推斷道:“原本廣陵郡內便只有三萬餘眾,加之於禁本部,不過三萬五千餘而已。除了留守廣陵郡內各地之外,能夠調動的人馬不會超過兩萬。再考慮到糧秣軍械,以及後路援軍等,敵軍或在一萬到一萬八千人之內。”

董襲如今是個空頭太守,除了近衛親信,就算加上私兵部曲也不過三百人馬,其餘的要麼編入了江東三營,要麼就遣散或是變成了民屯。聽了劉琮所言,董襲皺眉道:“即便合阜陵、全椒及歷陽之兵,還不到五千眾,與敵相比,懸殊太大啊。”

劉虎滿不在乎的說道:“人馬眾多又如何?只要大將軍在此,便是三萬人馬齊至,也必將殺得他們丟盔棄甲,大敗而歸!”

他對於劉琮幾乎到了盲從的階段,不過最主要的是來自於對部下的信任。他這一千人馬雖然還是號稱“長槍兵”,其實卻不僅僅都是長槍兵了,真正的長槍兵只佔到了一半左右,其餘五百餘人中有兩百輕騎、兩百弓弩手,還有一百餘精銳刀斧手。無論是攻堅還是守城,都毫不遜色。

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在劉琮看來卻完全不是問題,除了有守城的優勢之外,他最大的依仗還是自己搞的預備役制度。

歷陽的自耕農還不是很多,由於多年的戰爭破壞,有許多良田都被撂荒,所以自平定江東之後,推行荊州新政時,歷陽也和別處一樣設定了好幾處大的軍屯。而且比起吳郡等地,歷陽由於更加靠近淮河,軍屯的點還要多一些。

農時為兵,戰時為兵的軍屯,在農耕之餘也經常進行訓練。由於這些軍屯戶大多是從原來的江東各部退出的老兵,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的。最關鍵的是經驗豐富,遠非徵募的青壯可比。說白了,他們對於軍隊的那一套太過熟悉,哪怕脫離了軍隊,即便體力或技藝有些生疏,但骨子裡東西還未曾遺忘,做為軍人的血性和膽識還在。

隨著劉琮一聲令下,城外數個軍屯的老兵很快拿起武器,奔赴城中。至於距離稍遠的,也令其擇機騷擾曹軍,或是迅速入城協助防守。

“能想到偷襲歷陽也算不錯了,只可惜對我方的情形還是瞭解的不夠啊。”劉琮將守城事宜交給董襲,自己登城遠眺,對劉虎說道:“知道為什麼于禁要直撲歷陽,而不是先取阜陵嗎?”

因方才斥候已探得曹軍領兵者,正是于禁,所以劉琮才會如此問。

劉虎眨巴著雙眼,遲疑道:“為了兵貴神速?”

“這只是原因之一罷了。”劉琮微微一笑,說道:“攻取阜陵其實用不了多久,但于禁此次偷襲歷陽,其目的並不是攻城掠地,而是為了造成震動。若是我被困與歷陽的訊息傳出去,周瑜等將領該如何應對?”

劉虎皺眉道:“這豈不是說,不管于禁是否攻城,都會對我軍戰況造成不利影響?”

“如果能打下來,固然再好不過。可若是攻城受阻,傷亡慘重,于禁就得不償失了。”劉琮扭頭對劉虎說道:“所以敵軍剛開始的攻擊必然猛烈,只要抗過去前面幾波攻勢,于禁自然就不會強攻。”

劉虎聽了略一思忖,對劉琮問道:“既如此,何不讓我領兵出城,與敵一戰?曹軍遠道而來,必然疲乏,若是能將其擊敗,勢必會使得曹軍士氣大落!”

按說他這個想法也不錯,但劉琮卻搖頭道:“以于禁之能,斷然不會給我們這樣的機會。還是安心守城,只要曹軍拖的時間越久,他們計程車氣自然就會越來越低。畢竟曹軍深入腹地,時刻受到我軍從後方進攻的威脅。”

說話間,已能隱約看到城外數十里之地煙塵騰起,劉琮淡然一笑,自言自語道:“來的倒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