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普通百姓而言,他們只知道先是安遠伯府一狀子告到了皇帝爺爺跟前,說是臨川太妃佔了兒媳的嫁妝還不滿足,還誣賴他們把外甥女的嫁妝給私吞了,硬要訛他們五萬兩銀子。
他們還沒議論幾句這臨川太妃不但喜歡老男人,還這麼貪財喜歡訛人銀子,跟著就又聽說那臨川太妃當天下午就跑到宮裡去喊冤,說是她兒媳的嫁妝確是被安遠伯府給侵吞了大半,她上門去理論,他們想賴帳不還銀子,這才血口噴人、倒打一耙!
一時之間,這街頭巷尾、酒館茶肆,上至達官顯貴,下到平頭百姓,人人都在議論這一樁奪產大戰。與那些平民百姓關心到底是誰吞了那筆嫁妝銀子不同,朝臣勳貴們更在意的是皇帝陛下會如何裁定。
這兩家爭產,要緊的不是誰是誰非,而是看聖上認定這錯在誰家。就為了這一樁因私產而起的公案,滿朝堂的文武大臣又爭論了好幾天。
孫太后和右相這邊的大臣自然是站在臨川王府這邊,而左相那一方則是力挺其姻親安遠伯府。另還有些勳貴則是見臨川王剛把未來大有前途的穎川王給狠狠得罪了,便也站到了安遠伯府那一邊,想著給臨川王府一個沒臉,好讓穎川王府那邊樂上一樂。
再加上安遠伯府雖然內裡也是汙糟不堪,但在外頭的聲譽,和臨川王母子比起來,那可真是不要好得太多。京城中有不少人早就看不慣他母子倆的種種沒規矩的行止,何況因為秦斐這麼些年的惹事生非,痛打了幾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