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充其量只是一頭猛虎,而觀諸葛亮崛起以來所作所為,足見其人乃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野心家,引諸葛亮入川,無意送羊入虎口,還望主公三思而行啊”黃權痛心疾首的站了出來,揚聲反駁道
“主公,黃主薄之言,實乃危言聳聽,如今我益州危在旦夕,若不再請求援軍,如何破敵,莫非要把我益州大好山河,拱手送給曹賊不成?”孟達這會接到張松的眼色,隨即作揖反駁道
“孟大人莫非要把握益州大好山野,獻給諸葛亮作為進身階梯不成?”從事王累聞言,卻突然站了起手,手指孟達怒斥道
“主公,如今局勢糜爛,內無良將,外若再無援兵,實乃坐以待斃之道,還請主公三思,松言盡於此,不敢多言,以免遭小人誣陷矣”張松心知劉璋脾性,優柔寡斷,這個時候多言,他反倒難以自主,莫如保持緘默
果然劉璋舉目看了看眾人,嘆氣道:“何人願領軍鎮守涪關,守衛我蜀郡門戶?”
張松聽罷,知道此刻是掌握兵權的好機會,當下對李嚴施了個眼色,心領神會的李嚴,長身而起,作揖道:“主公,嚴願意領軍出征,為主公鎮守涪關”
“好,好,國難思良將,家貧思孝子,正方,難得你一片忠義,現在本州任命你為護軍,即可率領一萬精兵前往涪關鎮守”劉璋嘉獎了一句,又對長子劉循道:“吾兒可率領中軍,前往雒城鎮守,不得有誤”
“子喬,汝為使者,立即快馬加鞭,趕往荊州,請求援軍”劉璋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接受張松的意見,讓他親自去請求援兵
“諾”張松欣然領命,作揖告退而去
議會結束後,時滯留在成都府的述職益州郡督郵曹掾,建寧人李恢,字德昂;得知張松出使,前往荊州引兵入川時,對好友時擔任蜀郡長史的南郡人董和,道:“張子喬此去荊州,只怕是迎虎入門,益州不復姓劉矣”(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進涪關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進涪關
諸葛亮出城百里迎接法正一行,著實讓法正感受到了什麼是禮遇,也讓他大生知己之感,在益州蹉跎數年,始終未得重用,是受盡冷遇,如今面對雄才偉略的諸葛亮,難得的是諸葛亮態度謙恭,絲毫沒有半點架子,而荊州官員,上下齊心,勃勃向上,氣象實非蜀中所能比擬
在江陵待了數日,諸葛亮與江陵大小官員,一律傾心結納,待法正如上賓故友,讓他頓生知己之感,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現在他就頓生這樣的心境,同時法正心中也認識到了,為何張松在荊州一行後,回到蜀中,會對諸葛亮與荊州的文武官員推崇備至,如今親眼所見,親耳朵聽,法正方才心有所得
這日法正與賈詡一番長談後,最終下定決心,單獨與求見了諸葛亮,道:“將軍,正此番出使江陵,子喬兄曾對某說,昔日有言,襄助將軍佔取為益州,圖霸天下,不知將軍現今可有意乎?”
諸葛亮深深看了眼法正,嘆氣道:“亮花費十餘年精力,使得荊交二州,北上漢水,南至南海,地跨千里,但所得之地,皆為貧瘠土地,荊州是四戰之地,人人慾吞之而後快,蜀地豐腴,天府之國,若能夠得之,自是再好不過,但奈何出師無名,再說益州牧劉季玉,又是仁厚之人,甚的民心,亮焉能興不義之師?”
“將軍真乃仁厚之人,既然將軍有志益州,卻不欲興不義之師,正立即返回蜀中,與子喬先生商議對策,設法說服劉季玉,主動招將軍大軍入川……”法正話還未說完,馬謖匆匆趕了進來
“主公,張別駕求見”氣喘噓噓的馬謖,直接把法正的話頭給打斷了
“張別駕那位張別駕?”諸葛亮一時沒反應過來,但對於馬謖這風風火火的毛躁個性,卻讓他頗有些不滿
馬謖見諸葛亮面色不愉心知剛才自己的行為,過於浮躁,惹來了諸葛亮的不滿,想起諸葛亮平時教導他們遇事要冷靜,處事要沉穩,凡事要三思而行的準則,馬謖忙正身道:“謖知錯了,請主公責罰”
“馬中郎所說的張別駕,莫非是張子喬?”法正驚訝與諸葛亮馭下威嚴之時,赫然醒悟到了馬謖口中所說的是何人
“正是”面對諸葛亮投來的目光,馬謖忙應道
“子喬這個來,益州必然有變,將軍可招子喬入內”法正得到肯定答案,心思一轉,立即說道
“孝直咱們一起去迎接子喬去”諸葛亮託著法正的手就往外趕去,這會他自己卻早風範氣度丟在腦後去了
“子喬先生,別來無恙,想煞我也,哈哈……”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