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1 / 4)

小說:三國之臥龍逆天 作者:圈圈

黃月英的貼身侍女綠珠,被驚醒時發現諸葛亮進來,剛要出聲,諸葛亮搖了搖頭。示意她不要出聲,回外屋睡去。

坐在床榻之前,望著黃月英因為懷孕的緣故。顯得有些肥胖的臉龐,他不但沒有覺得有絲毫影響美觀,反而覺得此刻她,才是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女人。

看著散落在黃月英臉頰上的髮絲。諸葛亮伸手輕輕給她捋了起來,感受到諸葛亮手掌溫度的黃月英,側身發出了一聲輕微呢吶聲,下一刻她那長長的睫毛不由動了一下。

“夫君,你怎麼來了。”雖然沒有睜開雙眼。但黃月英卻伸出玉手,把諸葛亮的手掌抓在了手中,柔聲的問道。

“想你了,就來啦。”諸葛亮柔情的回了一句,卻引得黃月英睜開的雙目中,瞬間流出了一串晶瑩的淚光。

“傻瓜,怎麼還哭了。”黃月英心中也正是體會到諸葛亮對自己那份柔情,才會感動的動情落淚。

諸葛亮伸手給她擦拭著淚光。接著把她扶了起來。讓黃月英依偎在自己的懷中,靠在諸葛亮懷中的黃月英,這一刻的心胸之中,不由塞滿了暖暖的幸福感。

“夫君,你真好。”黃月英仰著頭,在諸葛亮臉頰上親了一口。就沒有再開口,二人緊緊相依。這一個晚上,對於二人來說。雖然沒有**上的激情,但夫妻之間精神心靈感應,卻讓彼此更加的享受和滿足。

接下來的日子,諸葛亮讓龐統為迎聖使者,親自前往青城山,把正一觀的天師張重,隆重的請到了成都,沿途百姓,得知天師出山,紛紛夾道歡迎,無不為諸葛亮仁義之舉,感到歡欣鼓舞。

為了迎接張重,諸葛亮特意把城南已經荒廢的一座道觀,派人重新修繕一新,讓張重作為棲身之地。

天師張重抵達成都之日,諸葛亮與張重兵騎而行,望著沿途街道上,百姓人人爭相膜拜的情景,諸葛亮淡淡一笑,道:“天師看來甚的民心啊,天師教大道光揚,指日可待也。”

面對諸葛亮的讚譽,張天師卻是不敢大意,忙恭敬的回道:“貧道今日榮光,不過是藉著楚侯威風而已,與那狐狸身後的猛虎,並沒有什麼區別。”

“哈哈,天師果然道法精湛。”諸葛亮不由開懷一笑,張重此人果然識趣,倒也是個深諳世俗人情之人,這樣的人知進退,諸葛亮自是樂意與之打交道,畢竟現在諸葛亮需要道教的思想,來穩定和聚攏民心,所以自是需要把天師教這個招牌立起來。

來到城南修繕一新的道觀前,諸葛亮親自提筆,賜名此觀為太平觀,賜封天師張重為清微顯教弘德真君。

然而讓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張重天師隨後就把天師教改名為太平教,並且廣收俗家教徒,宣揚勸人向善,遵守法紀,忠君愛國,勤勞致富等等教義。

太平教在諸葛亮的扶持下,很快就重新在益州興起,而對於諸葛亮來說,重新發展起來的太平教,已經成為他手中的棋子,就算想興風作浪也不可能,而掌握了太平教這個宗教勢力,諸葛亮就等於在民間多了一雙眼睛和耳朵,凡是他平時不知道很多民生問題,以及地方出現的問題,他都能夠及時的獲悉。

而因為有太平教的鼓吹,加上今年益州風調雨順,讓剛剛經歷了戰火而易主的益州百姓,很快的恢復了往日的平靜生活。

八月下旬甄宓給諸葛亮再生下一個兒子,諸葛亮取名諸葛承,隔了不到一月時間,黃月英也臨盆生下一子,一下子多了兩個兒子,諸葛亮自是欣喜之極,為兒子取名為諸葛瞻。

春去秋來,轉眼時間,又到了新一年的秋季。

這一年諸葛亮雖然沒有對外用兵,但卻在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他親自在家中,指導廚娘學會了做滷鴨,鹽水雞、燻豬肉,滷豬頭,紅燒肉等等些列的菜餚。

並且還在自家後院角落裡,親自養了兩頭豬,經過飼養,諸葛亮才發現原來這個時代的豬,竟然沒有人發現需要閹割,而沒有閹割過的豬,野性大,容易暴躁好動,養起來難長膘。

發現這些缺點後,諸葛亮經過一番試驗,找來騸馬老手,給豬進行過一番手術改良,結果自是大功告成,雖然手術這玩意有風險,但經過多次試驗,自是風險也就逐漸降低。

為了改善水稻種植,諸葛亮又從廣州地區,移交了一些本土水稻,在荊州進行了一番雜交種植,結果這一年的畝產,竟然比往年增產一石不說,而且雜交種植的水稻,抗病和乃旱都比荊州和益州本土的水稻更強。

教百姓豢養家畜,官府設立牧曹市,統一規劃買賣,改進農作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