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賓伯,得知這個訊息後,隨即來到州牧府求見諸葛亮道:“主公,末將聽聞主公即將出巡,特來舉薦侍從兩名,還望主公接納。”
“哦,賓伯有何人選說說看,若是合適,本侯自當錄用。”諸葛亮朗聲一笑,點了點頭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提議,現今他帳下的鄧艾和馬謖被他安排去統率東州兵,現今他還正需要兩個中郎,幫自己整理文書等繁瑣事務,而這類事情,親兵衛隊的韓隆等人,因為知識原因,自是有難以勝任。
這個費觀也不是普通人,而是費伯仁胞弟,費伯仁為勸降劉璋,立下功勞,現今被諸葛亮委任為州牧府從事,而費觀他也頗為厚待,讓他在神武軍中任職,要知道神武軍可是諸葛亮的中軍,能進入軍中的,除了才幹出眾外,忠心也是一大考驗。
“吾長兄之子費禕,年方十五歲。才是敏捷,德行出眾,另外一人是蜀郡長史董和之子董允,年方十六。此二人雖然年少,在蜀郡倒也有幾分名聲,然下官以為,這二人名大於實,猶如趙之趙括,學術雖然精通,但缺乏實踐,將來縱使為官。也難於成為全才,故特意請主公帶二人再身旁磨練幾年。”
費觀說的這兩個人名,也算是歷史上赫赫有名蜀漢大臣了,不過觀二人事蹟。也確實如費觀所言,長於政務,不通軍務,是他們最大的缺點,而這二人。卻偏偏都擔任而來蜀漢丞相職務。
對於這二人,諸葛亮雖然談不上多熟悉,但蜀漢四賢相這個名頭,費禕和董允榜上有名。也算是名聲不小了。
“可以,明日就讓他們二人到親兵衛隊報道。擔任中郎之職。”既然是人才,諸葛亮自然地好好培養下。眼下的鄧艾和馬謖,跟了自己小兩年,雖然不敢說現在就能夠獨當一面,但起碼是初具雛形了,再過幾年磨練一下,完全可以勝任大將之位。
“謝主公,末將告退。”費觀欣喜的作揖而退,費禕董允都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這兩小子好學聰慧,但卻始終厭惡兵戈,這無疑是個大缺點,所以費觀和董和一直想,給二人一個磨礪平臺。
當初劉循領兵的時候,董和就建議過讓二人去劉循軍中歷練,結果二小子去了一天,就被劉循趕回來了,說這哥們往營門一站,就像兩娘們,有損他的軍威士氣。
傍晚時分,諸葛亮處理完手頭公務,想起明日要出城巡視,這一去起碼得十天半月,所以決定回後院,跟孫尚香打個招呼,也算是告個別,最近諸葛亮忙於接管蜀郡,忙的兩人連三句話都沒能說上,二人的關係,自然也就談不上融洽,更談不上親密了。
“侯爺,飯菜已經準備好了,奴婢去請夫人一道前來用餐。”正在廳抱著書簡閱讀的吳莧,見諸葛亮回來,忙放下手中書簡,上前給諸葛亮解下了錦袍,一邊開口說道。
吳莧正是吳懿胞妹,現今三十一歲,與諸葛亮同年,早年許配給劉焉之子,不料剛過門夫家就病逝,從十七歲守寡至今。
不過這個吳莧,正如其兄吳懿所言,確實溫婉謙恭,知書達禮,不愧是大家閨秀出身,而且相貌品行都不在黃月英之下,倒也確實是個難得名門女子。
“你是子遠將軍的妹妹,也算是自家人,不需要自稱奴婢奴婢的,以後喊我大哥便是,我也跟子遠一樣,喊你妹子。”諸葛亮點了點頭,洗了把手,走到主位上坐下了下來。
“這樣好嘛?”吳莧有些欣喜的問道。
“這是在後院,自然是我說了算,難道你認為我說了不算?”諸葛亮板著臉回了一句,但他嘴角露出的一絲微笑,卻也道明他並未生氣。
“咯咯,我聽孔明大哥的,那妾身去請夫人了。”吳莧高興的點頭走了出去。
望著吳莧的背影,諸葛亮不由暗忖道:“吳懿家族在益州勢力龐大,有東州士子之頭影響力,這人而且還有些才幹,倒也值得拉攏,看來他安排其妹入府,也不是沒有目的啊。”
這些時日來,諸葛亮也算理清了益州一些老舊勢力的關係,益州目前主要分兩大宗族勢力最強,其一就是當年劉焉從關中帶進蜀地的東州士族,另一派勢力就是張松為首本土勢力,如今若加上自己從荊州帶來的文武將官,也就真成了三足鼎立了。
而眼下不管是東州勢力,還是本土勢力,還是有不少人念著劉焉父子的情分,這些人一旦搗亂,自己的政令就難以上通下達,所以諸葛亮眼下拉攏張松和吳懿,是很有必要的。
此刻的諸葛亮不知道的是,就是吳懿這個妹妹吳莧,在歷史上可是劉備名正言順的皇后,絕對的正宮娘娘。
而此女相貌並不算出眾,起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