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題給錯開了,他來的晚,確實是接到命令的時候,趁空回了一趟家,因為他的妻子,半月前剛給他生了各兒子,剛才接到軍令,他就知道戰事即將開始了,所以他才想在出發前,再看看兒子和妻子。
劉封的妻子是諸葛瑾的二女兒諸葛嬌,是諸葛亮做的媒,是兩年前結的婚,結婚以來,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但由於戰爭緣故,卻總是聚少離多,所以劉封格外疼愛妻子和剛出世的兒子。
端坐在主位上的諸葛亮,雖然沒有開口,但他卻猜到了,劉封遲來的原因,這會他見眾將到齊了,遂道:“根據斥候來報,曹操大軍西征,中原兵力空虛,正是我們用兵襄陽的大好時機,所以我和文和先生等人一致決定,出兵襄陽,眾將聽令。”
“末將在!”趙雲等眾將轟然應道。
“張合汝率所部神威軍,日夜兼程,由夷陵方向穿插,繞過當陽境內,進攻宜城,控制襄陽南下當陽的要道,卻不可讓襄陽有一支援軍南下。”諸葛亮起身走到地圖前,指著襄陽和當陽中間位置的宜城,沉聲道。
“末將領命。”張頜起身應道,接令而去。
“黃忠將軍所部神策軍,負責鎮守後方,以及督運糧草,張飛所部神衛軍,趙雲陳到所部驍騎軍,劉封所部陌刀軍,以及神武軍隨軍出征。”諸葛亮說到這裡,頓了頓,道:“士元和元直隨軍劃策,文和留下主持後方大局,糜竺楊儀負責籌備軍需物資,明日巳時祭天出征。”
“諾!”接到軍令的眾人,紛紛起身道。
“命鴻翎急使,傳令章陵郡的徐盛率所部飛豹軍,與新城軍港的水軍偏將蘇飛配合,領軍佔領襄陽外圍的漢津渡口,做出進攻襄陽的架勢,以震懾曹仁的守軍。”諸葛亮隨即又簽署了一條軍令,命親衛送了出去。
城中各軍整備出征之際,諸葛亮獨自來到府邸邊上別院,這座院落是諸葛亮,為女兒和兒子諸葛宜和諸葛陵準備學堂。
諸葛亮來到學堂前窗戶外,見到課堂之上,端坐的幾個孩子,雖然年紀都還小,但卻都有模有樣的,在認真聽著蔣琬講讀孔子的儒家典籍。
諸葛亮沒有狹隘的阻止女兒求學,所以此刻女兒諸葛宜,同樣在課堂上聽講,另外還有諸葛瑾的大兒子諸葛恪,蔣琬的兒子蔣斌,以及幾名良家子弟在學堂陪讀,這些孩子年紀最大的七歲,只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陵最小。
在窗戶外站了一會,諸葛亮見孩子們學習認真,也就沒進去打擾,當諸葛亮轉身離開之際,卻在別院邊上的小門口,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倚門而立,雙目有些期盼的望著學堂方向。
這別院學堂內,這麼還會有孩子,諸葛亮驚異之下,隨邁步走了過去,小男孩發現諸葛亮近前,有些畏懼的退了幾步,一臉戒備的看著諸葛亮。
“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為何會在這裡?”諸葛亮儘量保持著和善的樣子,親切的詢問道。
也許是感受到了諸葛亮的善意,小男孩有些遲疑的開口道:“我叫孫紹,大叔,你是誰啊,能不能放我和娘出去,我想讀書。”
聽著孫紹的話音,諸葛亮不由有些愣神,他沒有想到眼前的孩子,竟然就是自己下令軟禁在江陵的孫策遺腹子,直到這會他才想起,二喬已經在江陵待了幾個月了,要不是今天碰到孫紹,他還真幾乎忘卻了她們的存在。
“你真想讀書?”眼前的孫紹,還是個單純的孩子,也沒有什麼心機,也許讀書,和跟孩子們一起玩耍,就是他最大的心願吧。
“想。”孫紹認真的點了點頭。
“走,我這就帶你們過去,以後你就和學堂的孩子們一起讀書。”諸葛亮上前牽住孫紹的手,把他帶到了學堂門口。
“公琰啊,就不要多禮了,今後這個孩子就跟陵兒他們一起讀書吧。”諸葛亮揮了揮手,阻止了蔣琬的見禮,微笑著把孫紹拉到了面前,對學堂裡的的孩子們,道:“孩子們,他叫孫紹,以後跟你們就是同窗,今後要互相友愛,認真學習,成為對國家和百姓有用的人。”
“是。”諸葛宜率先站了起來,學大人班躬身行禮道。
“繼續上課吧,我就不打擾你們學習了。”諸葛亮向兒子和女兒微笑頷首之餘,轉身退了出來。
回到院落,重新來到剛才遇到孫紹別院內門時,諸葛亮猶豫了一下,邁步往內院走了過去,既然二喬留下的意義,已經不大,也許是到了讓她們離去的時候了。
(感謝‘非洲銀行家’同學的打賞。)
今天這二更,算是對這幾天打賞的幾位同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