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之上,諸葛亮率先舉盅敬了廖立和潘浚一盅酒,笑問道:“二位皆是荊南本土人氏,吾欲經營荊南,不知二位有何可以教我?”
廖立和潘浚皆是才智之士,自是領會到諸葛亮有考量自己的意思,當下二人沉思片刻,潘浚率先道:“荊南之事,禍患只有一個,那就是蠻夷,武陵郡,零陵二郡之內,五溪蠻人,不下數十萬眾,他們分散在廣袤的黔江山嶺之中,大的部落三萬人,小的部落千餘人,他們從事狩獵,農業和染織為生,年頭好的時候,就小規模入侵村郭城鎮,年頭不好的時候,就大規模攻打縣城郡府,為害一方,讓百姓苦不堪言。”
“若官軍出繳,他們能打就打,打不贏就分散潛入深山老林,著實讓人頭疼,自我大漢建國以來,就一直剿了又撫,但卻始終未有太大的成效,故下官以為,若要治理荊南,首要平定五溪蠻各族。”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承明,既知道根結所在,不知可有破蠻之策?”
“下官的意見是首先在武陵和零陵兩地,實行堅壁清野之策,然後再撫剿並用,一方面以重利誘五溪蠻下山安家,一方面以雷霆手段對不服者進行屠戮,不出三年,當可收到奇效。”潘浚雖然是一介書生,但卻有股子大將的豪氣,尤其是從他口中說出,行屠戮一事時,竟然充滿凜冽之氣。
潘浚的話音剛落下,廖立卻反駁道:“承明之言雖然有理,然卻勞民傷財,費時費力,吾以為對付這些蠻夷,理應收其心,讓其為我所用,方為長遠之策。”
諸葛亮淡淡一笑,輕搖手中的羽扇,道:“文和,公琰,你們以為如何?”
“蠻人和北方的匈奴一樣,你強則我弱,你弱則我強,所以下官的意見,對付蠻人,只有用強硬的手段,方可收到奇效,不過潘大人之策,不失為目前可行之策。”賈詡對於蠻人雖然不熟悉,但對於北方各地的羌人,氐人、匈奴人卻不陌生。
蔣琬道:“公淵之策,不無道理,但五溪蠻兇悍,若不能用武力壓服他們,只怕難以讓其歸心,自然也就談不上為我所用。”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管是蠻人還是越人,雖然可以為我所用,但卻必須掌控在手心之中,如此才是長效之策。”諸葛亮聽完四人的建議,表情肅穆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廖立自詡善於揣摩人心,他原本以為諸葛亮書生出身,處理事情,應該更善於用儒家的懷柔之道,所以他才會反對潘浚的殺伐之計,可聽完諸葛亮的話,他卻發現自己錯了,顯然諸葛亮的想法,更傾向於武力平亂。
“主公所言,自是有理,不過若是向蠻人用兵,卻不宜大軍深入,還得派勇悍的精銳,以部曲為單位,深入山林,對五溪蠻部落進行毀滅,如此方能打疼蠻人,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廖立不愧是歷史上,被諸葛亮評價為楚之良才的賢士,這會他竟然迅速的做了調整,思維靈敏的再次獻上了策略。
“深入虎穴,這招確實良策。”諸葛亮對於廖立的這條建議,還是給予了肯定的,當下他再次舉盅,道:“來,吾再敬諸位一盅。”
“主公請。”
諸葛亮一飲手中的酒,嘆道:“亮今雖然擁有六郡之地,可卻從未獲得朝廷詔書認可,說實在的,著實有些名不副實,若能面見天子,獲得天子認可,也就無憾了。”
堂下的賈詡、蔣琬、潘浚、廖立四人,皆是是當世俊傑之才,正所謂主憂臣辱,當下四人齊聲開口道:“主公,下官願為主公分憂,前往許昌朝拜天子,向陛下面呈主公的功績。”
諸葛亮凝目看了四人一眼,沉聲道:“公淵,現在本郡任命你為長沙郡主薄,攜帶禮品文書,前往許昌朝拜天子,還望你不要辜負本郡重託,早去早歸。”
“請主公放心,下官定當不辱使命。”廖立欣然起身作揖道。
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起身為廖立親自倒了盅酒,暗忖道:“廖立雖然重名好官,但卻確實是個有才之士,若是用好了,倒也不失為一個好幫手。”
接著諸葛亮又任命潘浚為武陵郡長史,負責武陵郡大小政務,以及針對五溪蠻的堅壁清野政策,另外調動黃忠領帳下五千飛羽軍,前往武陵駐紮訓練;至於零陵郡防務,諸葛亮已經有了人選,只等呂岱領軍一到,他就會命呂岱率領飛甲軍前往零陵駐紮。
午宴結束後,諸葛亮就命人領廖立,前往庫房挑選財物,準備北上面見天子所需,蔣琬也和潘浚前往驛館休息而去,隨後他們將各赴長沙和武陵任職。
“文和,廖立潘浚二人,可否擔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