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奴才勾榮北。”
“奴才安慶伯。”
“奴才蒙樂山。”三人紛紛伏地報上了自己的名號。
隨後,諸葛亮命陳楚和劉封領親兵衛隊,跟著林季和章齡回了漢軍營地,收編漢軍兵馬,張頜和高覽,則領軍提著楊林頭顱,與勾榮北等人,返回越軍營地,前往收編越人兵馬。
如今越人最大部落的番帥楊林已死,勾榮北三人自是有恃無恐,回到營地,集合各部兵馬,提著楊林的頭顱,下令讓楊林部族計程車兵,棄械投降。
眼看大帥已死,其餘首領投降,而且還帶來了漢軍,楊林部族的幾名小頭領,知道反抗沒用,只得選擇了投降。
吳巨所部的漢軍兵馬,也在都尉林季和章齡的號召下,全軍向諸葛亮器械投降。
收編的一萬二千餘漢軍,諸葛亮抽調了三千兵馬和桂陽城中的兩千兵馬,組建了平越軍,任命步騭為平越中郎將,遷蒼梧郡太守,廖化為副將,李範為蒼梧郡郡尉。對於廖化的出現,諸葛亮到有些出乎預料,這個人雖說不具備統帥之才,但作為一名先鋒大將,無疑還是綽綽有餘的。
投誠的越帥勾榮北升爵為三千夫長,編制五千越軍為順義營,勾榮北擔任統領一職,跟隨步騭的平越軍,立即奔赴蒼梧,接收蒼梧郡,負責督導清剿蒼梧郡郡內各部落的越民,下山進入蒼梧郡各縣安家落戶,若有反抗者,可一律清剿。
剩下的九千漢軍兵馬,諸葛亮擇其精壯五千人歸於帳下,又抽調了兩千人編入桂陽城防營。
投誠的蒼梧都尉林季被諸葛亮任命為別部司馬,留在帳下聽用;另一名都尉章陵,為蒼梧郡屯田校尉,率領蒼梧降軍那兩千餘老弱,跟隨步騭南下蒼梧,返歸故里耕種。
另外八千餘越人,諸葛亮命越人原番帥安慶伯和蒙樂山二人,抽其中精壯六千人,組建順平營,安慶伯為正統領,蒙樂山為副統領,二人皆授爵為三千夫長,其餘老弱兩千餘越兵,編為軍戶,追隨屯田校尉章齡回蒼梧郡屯田。
接著諸葛亮又任命廖立為桂陽太守,原桂陽主薄李博為桂陽長史,兵曹郎中向寵之弟向充為郡尉,統率桂陽的三千城防營士兵;李博雖然被步騭打入死牢,但不過是權宜之計,在斬殺吳明和趙山後,步騭就親自去死牢把他迎了出來,並且向他道歉賠罪。
對於李博的忠誠,諸葛亮聽聞之後,親自接見對他讚賞一番,並且升了他一級官職,讓他擔任桂陽郡長史,位列廖立之下。
安排妥當這些事物後,諸葛亮隨即率領張頜,高覽等將領,領軍奔赴零陵而去,桂陽的戰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確實也是出乎諸葛亮的預料,這一切的功勞也歸於步騭的功勞,如今他帳下多了五千蒼梧的降兵,另外還有六千越人組成的順平營,兵力增至一萬五千人。
零陵郡。
“呂將軍,蠻人大軍壓境,士氣正銳,若是貿然出兵,必然難以獲勝,若是出戰不勝,還會有損士氣,巴以為,我軍宜固守城池,待蠻人糧盡,退兵之時,再掩軍追殺,必可一戰而勝。”與呂岱一同在城頭巡視的劉巴,見呂岱望著城下的敵軍大營出神,以為他有心出戰,當下忙勸誡道。
呂岱望著城下的蠻人大軍,個個身穿藤甲,手持斧鉞,軍隊中甚至還有人驅趕虎狼猛獸,心知蠻人兇悍的他,自是明白,對付蠻人,最好的辦法不是硬拼而是智取。
固守城池,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畢竟蠻人雖然兇悍,但缺乏攻城器械,其次這幾個月來,零陵周邊各縣,都採取了堅壁清野之策,糧食和百姓大多遷入了零陵城中,而蠻人本來糧草就不多,這次出兵必然所帶糧草不會太多。
正如劉巴所言,蠻人糧草不繼,頂多能堅持一個月,糧草殆盡時,必然撤退,到時候再出兵掩殺,就算不能盡全功,但也足可取得一些戰果。
呂岱尋思之下,遂道:“傳令各部曲,加固城池,整備守城的滾石擂木,若蠻人膽敢攻城,就給我狠狠的殺殺他們的氣焰。”
第一百二十六章 蠻人的矛盾
第一百二十六章蠻人的矛盾
諸葛亮領軍從桂陽出發,經過旬日行軍,在抵達零陵郡百里外的營浦城時,諸葛亮隨即命黃同率領斥候營,前往探路,大軍在城中休整一天,繼續緩緩前行。
黃同所部的斥候營,現在有五百人,相當於一部人馬,不過斥候營的軍士,戰時都分散在各軍之中,比如步騭南下時,就帶走了一隊斥候(五十人),呂岱在零陵有一隊斥候,黃忠在武陵有一隊斥候,章陵郡有兩隊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