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做出出兵的決策,諸葛瑾和步騭一行人,是提出過反對意見的,但在諸葛亮告訴他們真實的出兵意圖之後,他們也就紛紛改變了態度。
穰縣距離宛城不過百里,是宛城的犄角城池,一度屬於張繡在南陽的根據地,所以這座城池的規模,比起新野還要大上許多。
諸葛亮領軍經過數日行軍,在穰縣城外十五里外一處關隘駐紮了下來。
由於諸葛亮先前派了徐庶來宛城,所以諸葛亮領兵抵達穰縣時,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恐慌,城中的軍隊也沒有異動。
出現這樣穩定的情況,顯然徐庶的遊說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要不然這會迎接諸葛亮的,肯定會是軍隊,而不是如此平靜的場面。
這不諸葛亮抵達穰縣的第二天,徐庶就穰縣返回了營地。
“孔明,幸不辱命,不過張繡仍然有些遲疑,他希望與你見上一面,不知你對此有何看法?”徐庶回到營地,面見諸葛亮時,帶來了最新的訊息。
“張繡此人經歷朝廷多次政變,為人也變得多疑猜忌,若是他這麼快就答應,亮就該做好迎戰的準備了,如今他猶豫不決,約我面談,想必是想聽聽我的說辭,好下定到底投誰的決心。”諸葛亮點頭思慮之餘,遂接著道:“元直,勞煩你再跑一趟,就說後日午時,穰縣一敘。”
“諾。”徐庶沒有多做停歇,便再次返回宛城而去。
第十九章 會見張繡
第十九章會見張繡
穰縣縣府。
在於諸葛亮會面之前,張繡與賈詡一邊弈棋,一邊談論著與諸葛亮會面的話題。
“文和,你主張我投降曹操,說曹操此人,有吞吐天下之志,可以庇護我們將來的安危,但日前徐元直來見,陳說厲害,也正是某心中擔心之事,殺子斬將之仇,非同小可,某若投降曹操,萬一他秋後算帳,吾一家老小性命不保矣。”張繡輕輕落下一子,面帶憂色的把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
賈詡抬頭看了眼張繡,目光隨即放到棋盤上,他知道張繡的心亂了,自己要是極力勸說他歸降曹操的話,弄不好就會恰得其反,與其這樣,還不如徐徐說之。
諸葛亮這個人他雖然沒聽說過,但前幾日他卻與往返來回的徐庶,進行過一番促膝長談,發現這人才略過人,精通兵法韜略,是個難得的人才,但讓他驚異的是,徐庶卻對諸葛亮倍加推崇。
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能與古之樂毅管仲相比。這話要是別人說的,賈詡一定會認為對方大誇其詞,但對於徐庶的話,他卻不由有了幾分相信,所以他在見張繡意動之時,隨勸說張繡與諸葛亮見上一面,一來見識一下諸葛亮的能耐,二來聽聽對方有何高見,然後再做決定不遲。
謀定而動,向來是賈詡為人處事的風格。
“主公無須過於憂慮,待會見過諸葛亮之後,咱們再做決定不遲。”賈詡思慮之下,寬慰著張繡道。
“徐元直倒是個人才,這諸葛亮不知是何人物,劉表既然委託他探我虛實,想必這人應該有些本事,見上一面倒也好。”已經年近不惑的張繡,征戰沙場多年,雖說為政能力一般,但看人治軍還是有一套的,否則他也不會把賈詡依為心腹,更不可能盤踞南陽多年,始終屹立不倒。
“主公,諸葛亮車駕已經到了府門外。”這會軍士前來稟報道。
“對方來了多少人?”張繡眉眼一挑,開口詢問道。
“四人四馬,沒有軍士隨從。”
“請他們進來。”張繡心下一動,自忖道:“這諸葛亮到有幾分膽略,或許真能有一番高見。”
諸葛亮此次前來穰縣,只帶了徐盛,徐庶,以及他親自任命的親兵隊都伯陳楚。因為他自信有能力說服張繡,同時他也清楚,要是張繡真要對他有圖謀的話,他就算把三千兵馬全帶進穰縣,也無力抗衡,與其這樣,不如灑脫點,反而更能贏得張繡的好感。
“諸葛大人,我家主公有請。”張繡的侍衛,很快就來到門口,迎接諸葛亮一行進入了縣府。
穰縣縣府衙門規格,比起新野也大了不止一倍,經過長長的走廊,諸葛亮一行來到議事堂。
“下官諸葛亮,見過侯爺。”諸葛亮剛踏進議事堂,眉眼掃過大堂,見到主位端坐的張繡,身穿著一身侯爵的官袍,絲毫沒有起身迎接的意思,倒也不以為意,依舊恭敬的作揖行禮道。
張繡多年前就被朝廷封為宣威侯建忠將軍,所以諸葛亮稱呼他為侯爺,自是恰當。
“哈哈,果然是一表人才,請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