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自是眼前所見到的事實,不管劉備在中原大地,名氣如何響亮,但他現在總歸是落魄於此,而諸葛亮卻正是風頭正盛,手下更是兵強馬壯,在章陵郡這片土地上,劉備的名聲和威望,更是無法跟諸葛亮這個地頭蛇比擬的。
劉備雖然心裡氣苦,但卻還得裝著欣喜的道:“吾兒快快請起,從今日起,汝既改名劉封。”
“孩兒遵命。”劉封點頭應諾一聲,起身道:“義父,封兒既以歸於主公帳下,請恕孩兒不能在跟前盡孝。”
劉備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點了點頭,算是允許了,他心裡也明白,就算自己留劉封在跟前,他只怕也不會對自己盡忠盡孝,與其這樣,不如任他自處算了。
第五十五章 曹軍蹤跡
第五十五章曹軍蹤跡
酒宴結束,劉備三人回營的路上,關羽埋怨道:“大哥,汝又不是不能生子,為何還要收個螟蛉,這豈不是自討沒趣嗎?”
張飛也附和道:“大哥既然想要兒子,改日多娶幾個美人,不出兩年,還不是子女滿堂。”
劉備這會也是啞巴吃黃連,只得苦笑辯解道:“吾是觀劉封年少有才氣,想籠絡與他,哪裡承想到他無意歸順於我,才會有此鬧劇,此事也就罷了。”
關羽見劉備心情不愉,自是不在提這事,轉而道:“大哥,諸葛亮這人年紀輕輕,心機甚深,也不知道對我們來說,是利還是害?”
劉備思慮之餘,道:“我觀諸葛亮雖然對我們有戒心,但暫時當不會有加害之心,反倒是劉表態度不明,我這心裡有些拿定不住注意,若劉表不接納我們,那我們只能往西而走,前往涼州或益州,再謀生路了。”
想到前路不明,劉備兄弟三人,都不由暗歎口氣,心中倍感惆悵之感。
數日之後,劉表派人送來書函,一封是給諸葛亮的,一封是給劉備的,給諸葛亮信中意思,其實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可以接納劉備,安排他們在邊境某縣落腳,不許他們進入荊州腹地,送書函的信使,最後還對諸葛亮密語道:“主公有言,不得讓劉備招兵買馬,糧草器械,要嚴密控制。”
顯然劉表對於劉備的戒心很大,也對他表示出了不信任,得到劉表的態度,諸葛亮心中自是心裡有數,在重賞打發信使回去之後,諸葛亮把給劉備的信函,送到了營地的劉備手中。
看完劉表的書函,劉備臉上無喜無憂,作揖道:“一切有勞諸葛將軍了。”
顯然劉表給劉備的書函,內容大半都是客套的話,而且也言明瞭讓他聽從諸葛亮安排,所以劉備這會才會向諸葛亮作揖。
諸葛亮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義陽與汝南郡的汝陽城交界,如今也需要一個強力人物鎮守,現在看來劉備正合適,當下諸葛亮遂為難的道:“我家主公讓某安排劉皇叔駐地,然今章陵郡各縣,人事剛剛調整,只有義陽的劉縣令,下月任期將滿,若劉皇叔不介意,可領兵在此駐紮,縣中一應事務,皆有劉皇叔署理,不知意下如何?”
劉備剛才看完劉表的書信,心裡就已經明白,劉表對自己的到來,並不太歡迎,如今能安排一座城池駐紮,也算是給了幾分薄面,他哪裡還能推拒,當下只得道:“多謝諸葛將軍關照,備感激不盡。”
“能為劉皇叔效勞,乃是亮的榮幸,皇叔無需客氣,汝軍所需兵器甲冑,改日我會派人送達,義陽從今日起,就交給劉皇叔了。”諸葛亮作揖一拜,算是完成了交接。
對於諸葛亮的態度,劉備心下還是滿意的,對方雖然年紀輕輕,卻沒有半點盛氣凌人的氣勢,讓他多少緩解了幾分寄人籬下難堪之感。
次日,諸葛亮便領著兵馬,帶著劉沁和劉封一家,往章陵郡治所而回。
劉封今年雖然只有十四歲,但個頭卻也有六尺出頭了,騎在馬背之上,手執一把點鋼槍的他,顧盼左右,顯得興致頗為高昂。
諸葛亮看著他未脫的少年心性,想起自己當年這個年紀的時光,嘴角不由揚起一絲笑意,道:“劉封,雖然你還未成年,但入了軍伍,也就不在是個孩子了,這樣吧,我給你取個字,不知你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劉封欣然道。
諸葛亮思慮一下,道:“就叫子義吧,希望你將來能夠向你二叔關羽那樣,忠義無雙,為我大漢建功立業。”
“多謝主公賜名,封定當把忠義銘記於心,旦夕不敢忘。”劉封慨然的抱槍應道。
諸葛亮要的就是劉封把忠義放第一,把仁孝放身後,這樣他才能對自己忠心,而對劉備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