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3 / 4)

小說:三國之臥龍逆天 作者:圈圈

務,暫時交給了賈詡負責,政務由糜竺負責協助,軍事統歸張郃、趙雲署理,他則領著陳楚、劉封二人,領著親衛趕赴夏口而去。

夏口作為江夏東南方向的屏障,擁有天然的地理優勢,位於漢水下游,長江口的夏口城,擁有便捷的水上交通,更是漢水上游襄陽的重要交通樞紐站,往來商戶不絕。

經過這次戰亂,夏口周邊四縣,民眾流離失所,加上江東軍劫掠,致使夏口五縣七萬五千餘口,僅剩三萬五千餘人,人口失去一半。

諸葛亮匆匆趕來夏口,一是為了設立軍港,二是為了加強夏口城市規模而來,以前的夏口作為一座城鎮,在防禦方面,明顯偏弱,絲毫起不到大的作用,所以諸葛亮決定採用新城模式,把周邊各縣的民眾,盡數遷入夏口,充實這座城池的規模,然後利用夏口水上交通優勢,讓這座城池,迅速的成為第二座新城。

“主公,黃祖原先的夏口軍港,在這次戰亂中,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造船作坊和大部分工匠也都還在,他們在戰前就跑掉了,最近這幾天聽說我們打敗了江東軍,又陸續跑回來的。”在視察夏口軍港時,徐庶指著碼頭的軍港為諸葛亮解釋道。

“工匠一定要善待,尤其好的大匠師,一定要優待,可以依照新野匠師的待遇安置。”諸葛亮看著浩瀚的江面上,那些殘差不齊的戰船,搖頭之餘,不由暗自思量著,把明代鄭和下西洋時代的海船圖紙畫出來,看能否建造成功。

作為一名考古出身的行家,他有幸研究過鄭和下西洋的戰船,所以對那些戰船的結構,他有著很深的瞭解,也深知那些戰船行船速度和戰鬥力,若是能夠建造出那樣的戰船,那他的水軍,無疑將領先這個時代所有的戰船,那麼江東憑仗的水軍,也將會在他的水軍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徐庶苦笑一聲,道:“工匠方面的事務,屬於政務,現今呂蒙和甘寧正在編制降兵,修繕軍港,編排軍陣,我這個左軍師,每天既然要管軍務,還要管政務,著實有些忙不過來,你看是不是安排一個縣令,來幫我分擔一下?”

“佐官我已經安排人,從新野抽調過來了,相信不出幾日,就可以抵達夏口,至於縣令,暫時還得委屈你這個軍師兼任,不過你放心,我已經發下了招賢令,一旦有合格的賢士來投,我第一個安排他來夏口上任。”面對徐庶的抱怨,諸葛亮也只能愛莫能助,現在江夏百廢待興,以前大部分的官員佐官,不是被殺就是逃亡,別說夏口,就是江夏,要不是有糜竺在,諸葛亮別說來夏口視察,只怕那一大堆的政務,就會把他忙個半死。

“孔明,上月孟建和石韜給我寫了一封書信,約我去水鏡先生處拜訪,此二人皆你我摯友,又才華甚重,莫如你親自去趟襄陽,請他們二人來我江夏任職?”徐庶猶豫了一下,開口詢問道。其實徐庶心中一直有些疑問,那就是諸葛亮為何明知荊州士族中,有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可他卻始終視而不見,相反這幾年來,陸續加入新野的將軍,都是他極力招攬而來的,就好比呂蒙、張合、高覽、甘寧、魏延等將領,皆是諸葛亮結識與微末。

這些人雖然名不見經傳,但經過歲月的考驗,皆顯示出了非凡的能力,無論是最初的呂蒙,還是新晉的甘寧,皆是大將之才。

諸葛亮何嘗不知道,荊州這片大地上,擁有多少有才之士,光他知道的龐統、蔣琬、馬良、馬謖、向朗、向寵、劉巴、潘睿、李嚴等皆是一代名士,但這些人有個共同的點,那就是都是士族弟子,士族豪門弟子,心多向與家族,雖然有才,卻對國家缺乏忠誠,而且諸葛亮要是以前去請,憑他一個縣令的身份,人家根本就不會瞧得起他。

要知道這些士族弟子,他們只要願意出仕,那個出來不來不能謀得一官半職,還需要到他諸葛亮一介縣令帳下為官嗎?

就好比徐庶提到的孟建,石韜,還有崔鈞,這三人皆是諸葛亮好友,但這三人的心智,諸葛亮早摸得一清二楚。

首先這三人都是中原人士,而且都是世家弟子,雖然有才華,但他們卻缺乏拼搏的鬥志,對於他們來說,混個名士的名聲,安穩回中原做官,要比尋找一個明主,伸展抱負,更適合他們志向。

也正是基於這些原因,諸葛亮從出仕以來,就從來沒有想過,要找他們來幫忙,至於徐庶,首先他是寒門出身,其次徐庶才略出眾,其能力也就比諸葛亮稍遜一籌而已,加上為人重信諾,有大局觀,更有長遠的目光,這點尤為讓諸葛亮看重。

“孟建和石韜,他們志不在荊州,去也白去,何必強求?若是他們真有心的話,這幾年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