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制空權。儘管有了“黃金眼”系統的全面支援,軸心國的空軍力量還是無法全面地打擊盟國空軍。
數量龐大的德意志空軍建制一直在輪換對英倫三島的空襲,期間與盟國特別是英國的空軍交戰的次數多達數百次,但僅有數次的戰果外,每次都無法對英國航空部隊進行有效的重創。小規模的交戰,想要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根本難以達到,特別是在英國佬每次見勢不妙就掉頭逃跑的情況下。
最初,凱塞林提出的設想是,在“登陸日”之前完全癱瘓或是重創英國空軍。他曾經信心滿滿地表示:“有了‘黃金眼’雷達網的支援,我們的空軍小夥子一定能夠取得輝煌的戰果!”可是,英國佬的狡猾程度大大超過了凱塞林的預想。
英國空軍部指揮官崔佛…利…馬洛尼非常明白英國的空軍數量根本無法與德意志第三帝國拼消耗,在經過幾次幾乎痛到骨髓的慘重失敗後,他調整的策略是保守且明智的。英國空軍從此不再與第三帝國的空軍發生大規模的空中激戰。
崔佛…利…馬洛尼提出:“積累空軍力量,從小的勝利中擊毀更多的德國人飛機”戰術思想,平時將英國飛機藏了起來,只在有把握或者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大規模出動。
什麼是“不得已”的情況呢?其實這裡的意思很多。
英吉利海峽上空的空戰,從剛開始的雙方互有主動出擊,到英國空軍雪藏戰機,整個過程簡直是枯燥且無味的。空中的絞殺只是持續幾天的時間,英國空軍就表現出疲軟的姿態,最後乾脆“任由”第三帝國的空軍對英倫本土狂轟亂炸。
德意志空軍部無法達到成建制消滅英國空軍的目的時,凱塞林改變了自己的戰略思想,帝國參謀總部的建議被虛心的接受,他命令德意志航空部隊在有護航機隊的保護下,全面轟炸類如雷達站、機場、工廠等等設施。
經過德意志航空部隊長達兩個月的轟炸,英國人建立在英倫對歐洲大陸監控的雷達網路損失慘重,臨近歐洲大陸的機場更是遭受到機會毀滅性的摧殘。可是英國佬的難纏程度再次超過許多人的料想,他們像是一群螞蟻一般,德意志航空部隊剛剛炸燬某處雷達設施,等待德意志航空部隊離去,英國佬馬上從各個地底洞穴中爬出來,盡所能地修補雷達設施。
光是摧毀雷達站的外部設施雖然能夠起來一定的作用,但是雷達站的硬體設施沒有被摧毀的話,外部的雷達總能在很短的時間修復。而想要摧毀雷達站的硬體設施,不但需要精確的情報支援,還極度考驗航空部隊的精確轟炸能力。想要做到以上幾點並非不能辦到,唯一的難題便是不可kao。
第三帝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從此,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的全部大西洋已被第三帝國控制。英倫三島陷入了困境。
此前,盟國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成建制的部隊被殲滅使得盟國虛弱到歷史最低點。而在空軍方面,經由馬斯河上空的那場空戰,盟國的空軍也受到很大削弱,法國淪陷之後英國空軍僅存的飛機數量不足一千架,其中戰鬥機更是隻有可憐的五百五十架。
在某一段時間,指盟國海軍還沒有回守本土進行支援,德意志第三帝國甚至從被封鎖者轉變為封鎖者,利用潛艇部隊和海軍航空部隊對英倫三島設施了有效的封鎖。大英帝國從封鎖者的地位,一變成為被封鎖者,形勢岌岌可危。
為了實施空中進攻作戰,德意志航空部隊集中了3個空軍集團軍,作戰飛機2400餘架。而當時的英國只有防空殲擊機五百五十架架,高炮兩百門,還有轟炸機500架,在兵力上處於劣勢。不列顛之戰就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上空,在英國佬這塊土地上開始了。
德意志航空部隊為了迅速奪取制空權,襲擊的重點為英國空軍的機場,其特點是空襲活動極其頻繁,空戰十分激烈,從8月中、下旬開始,德國空軍每天出動1000多架次,10天內對英國12個空軍基地進行了不間斷和摧毀性打擊,英軍損失飛機286架。
儘管英吉利海峽盟國的海軍佔有絕大部分的優勢,能夠從海上撈回墜機或者跳傘的飛行員,但是盟國飛行員依然傷亡甚重,倖存的飛行員經過連續空戰已筋,根本無法與士氣甚旺的德意志飛行員對抗。
1940年8月25日,歷史果然有著強悍無比的慣性。英國空軍派出第三帝國本土,主要目標是機場和工業基地。但……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盟國對外宣稱“那天天氣不好,空中雲厚霧濃,有幾架轟炸機迷失了航向,糊里糊塗地飛到柏林上空投下了炸彈。”,柏林遭到了空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