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1 / 4)

伲�胂笠幌攏���岬玫槳�髏矗�夠嵊腥嗽敢饃險匠∶礎�

唔……有的,洗腦唄!一代一代地洗腦下去,傳說中的“民可使之,不可使其知之”。看!多麼有建設性且有效的統治手段啊!好吧,德意志真的是在一如既往地進行洗腦作業,這一套行政手段還真被學了,只不過又是“學其糟糠,棄之精華”的山寨版,納罕之極。

“學之精華,棄之糟糠”這一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超越德意志,比如在軍事行動的方案推演上面。

德意志第三帝國計劃的部署和推演一直以來所採用的依然是從其他國家學來方法,這個方法叫“蘭徹斯特的戰鬥力方程”。

什麼是蘭徹斯特的戰鬥力方程?它又被稱為蘭徹斯特戰鬥理論或戰鬥動態理論,是應用數學方法研究敵對雙方在戰鬥中的武器、兵力消滅過程的運籌學分支。1915年,英國工程師F。W。蘭徹斯特在《戰鬥中的飛機》一文中,首先提出用常微分方程組描述敵對雙方兵力消滅過程,定性地說明了集中兵力的原理。開始是用於分析交戰過程中的雙方傷亡比率,後用途逐漸推廣。

蘭切斯特方程證明,相同戰鬥力和戰鬥條件下,1000對2000人作戰。幾輪戰鬥下來。多方只要傷亡268人就能全殲1000人的隊伍,蘭切斯特方程特別適用於現代戰爭中分散化軍隊和遠端火炮配置發生的戰鬥,遠距離戰鬥比如炮戰、空戰、艦隊海戰很可能出現蘭切斯特方程的理想情況。

蘭徹斯特的戰鬥力方程是:戰鬥力參戰單位總數×單位戰鬥效率。它表明:在數量達到最大飽和的條件下,提高質量才可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而且是倍增戰鬥力的最有效方法。在高新科學技術的影響下,軍隊的數量、質量與戰鬥力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質量居於主導地位,數量退居次要地位,質量的優劣舉足輕重,質量佔絕對優勢的軍隊將取得戰爭的主動權。一般說來,高技術應用在戰場上形成的資訊差、空間差、時間差和精度差,是無法以增加普通兵器和軍隊數量來彌補的;相反,作戰部隊數量的相對不足,卻可以高技術武器裝備為基礎的質量優勢來彌補,即透過提高單位戰鬥效率來提升戰鬥力。

戰爭實踐表明,提高質量是部隊建設的基本要求,在部隊數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質量高者獲勝,質量差者失敗;倘若不能形成同一質量層次的對抗,處於劣勢的一方縱有再多的飛機、坦克、大炮,也可能失去還手之力。假定A的單位戰鬥力是B的一半,但是數量是B的三倍。假定B有1000人,A有3000人。如果是面對面的戰鬥,A方損失264人即可消滅掉B方的1000人。現在A需要先接近B在進行面對面的戰鬥,按蘭切斯特線性律,A付出1000人的代價殲滅B500人以後接近,在2000對500的近戰中,付出187人的代價殲滅B方500人,總損失1187人對1000人。蘭切斯特方程沒有考慮戰場上的許多要素,並不完全,對區域性的戰役有參考價值,對整個戰爭的結局無能為力。蘭切斯特方程在戰爭摸擬的時候會被經常使用,恩格爾曾經使用蘭切斯特方程摸擬硫磺島戰役,計算結果與事實非常接近。

即任一方實力和本身戰鬥單位數量的平方成正比,也稱蘭切斯特平方律。仍假定藍軍平均單位戰鬥力是紅軍的四倍,100名藍軍和400名紅軍近戰後,當藍軍 100人全軍覆沒時,紅軍仍有sqrt(400^2…4*100^2)=346人留下(這裡sqrt為平方根,^2為平方),即損失54人。這就是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數學依據,而且優勢兵力一方的實際損失比劣勢兵力的一方還小。

考慮另一個情況:200名藍軍和400名紅軍交戰,雙方實力相等(sqrt(400^2…4*200^2)=0)。如果紅軍透過戰術動作或計策使藍軍分成各為100人但互不支援的兩半,則紅軍可以 第一個100人,再用剩餘的力量以第二個100人,紅軍總代價為118人,總戰果為200人。這就是“各個擊破”原則的數學解釋,也是兵敗如山倒的數學解釋,因為兵敗的典型特徵是各自為戰,首尾不顧,在客觀上強化了被各個擊破的機會。

仍然考慮藍軍100人,紅軍400人,雙方戰鬥力差距為4:1的情況,但雙方距離很遠。如果紅軍付出一半的代價推進到近距離,按4:1的線性律,這時紅軍還剩200人,藍軍50人,但接下來紅軍就可以發揮近戰優勢,以第二個50人。這就是勇猛突破、近戰殲敵以克服敵人遠射火力優勢的數學解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