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和巴爾幹斯拉夫人因其土地被蒙古人和突厥人所侵擾,好幾個世紀與歐洲社會沒有任何密切聯絡。19世紀,在知識分子、學者、詩人中開展過泛斯拉夫主義,但對於實際政治無甚影響。即使20世紀如南斯拉夫那樣的一些政治聯盟,也並不常在民族感情或文化上一致配合。
歐洲人基本不喜歡斯拉夫人,正是因為他們認為斯拉夫人是從亞洲遷徙而來,就有如大多不喜歡土耳其人那樣,斯拉夫人在歐洲也屬於被排斥的群體。
“我的元首……”海德里希再次舉手敬禮,似乎是想驅趕走壓抑的氣氛,“前線傳回的戰報,我們攻陷了英軍最後一個據守的城市!”
1941年5月16日,軸心國終於完成對英倫三島的全面佔領,最終結果早在意料當中並不引起多麼大的轟動。對於很多人來說,佔領並不代表勝利,英國人的反抗情緒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此軸心國註定要留下大量的衛戍部隊。
軸心國在對待英倫方面一改回去的溫和,英國人不願意接受管束就無法為軸心國服務,那麼也就不需要做多餘的偽善。
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挪威等國被佔領後實際上並沒有遭受多麼大的損失,德意志第三帝國對待以上國家的策略並不是絕對的掠奪。
這些國家先後以聯邦國的方式“獨立”,平民的生活實際上沒有遭受影響,甚至從某一方面來說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佔領為平民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當然,以上國家的抵抗並不是沒有,不過人總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可以溫飽就沒人喜歡玩命,這也是鞏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