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就有幾千人,冶鐵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個超重體力活,一個小冶鐵爐子,就得有上百人圍繞著它轉。
幾個夥計抹了一把頭上的汗,從筐裡拿出一個圓溜溜的親皮物件就衝一個千牛衛道:“哎,我說,你那刀借俺一用,別那麼小器,等小東家吃過了,某再給你們殺幾個。”見那千牛衛有點猶豫,就不滿了起來:“比你這好的刀,咱富來不缺,你得空去那些廚房瞧一瞧,哪個師傅手上拿的菜刀不比你這腰上掛的好?某才不稀罕你這破刀,就是建安縣衙mén的衙役,掛的刀都比你這好上幾倍去,那才真個叫削鐵如泥呢。”敢情他把這幾個著便裝的千牛衛當成了長安建安侯府的家丁了,所以說話不是那麼客氣,就是嘛,他們跟小東家都是嘻嘻哈哈的,你個家丁,擺什麼譜呢?
李世民好笑,就呶了呶嘴,那千牛衛這才解下了刀嫡給夥計。王況在一旁是滿頭黑線,什麼叫富來的刀比他的好,這幸好是李世民聽到,這要是外人聽到,還以為他王家sī藏了許多的刀兵呢,而且都是從東平那打的,用好鋼打的。
夥計拿的是椰子,正是看到夥計向千牛衛要刀,王況就想了起來,這個該叫什麼,就道:“秦郎君,此物叫越王頭,其中還有個典故呢。要說這越王頭,就是瓊崖和六詔一帶也有,卻不如建南的好。”
“越王頭”一出,王況頓時知道失言,連忙解釋:“此越王頭非真越王頭。”沒想越解釋越是糟糕。李世民的臉sè登時就不好了起來。(小燕文學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五九七章 誰的刀好?
)越王李貞,李世民第八子,是李治的同父異母哥哥,母為越國人,因此他在貞觀十年改封了越王,任楊州都督,算是一個比較有才幹的人,但耳朵根子比較軟,比李治小子還軟許多,因此為人不怎麼樣。並不得李世民的喜愛,但不管李世民喜歡不喜歡他,畢竟他是皇子,真實的越王。 王況這麼一說越王頭,李世民當然不高興了,不過不高興歸不高興,倒也不是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王況訓一頓的,他也知道王況說的越王不是指的他的兒子。
“阿爹,阿爹,這個雉奴知道,先生一說越王頭,雉奴就想起來典故了,這還是前漢時期的典故呢,說的是林邑王與古越王有仇,半夜遣jiān細趁越王熟睡了後將越王殺了,並將其頭砍下,掛于越王寨mén口的旗杆上,寨外林邑人見到人頭開始攻寨時,萬箭齊發,沒想到那箭全shè到了旗杆上,旗杆也就越長越高,箭羽也成了樹葉,越王的人頭變成了如今的模樣,結果林邑人嚇破了膽,只好退兵,因此越人便稱這個果子為越王頭了,是要紀念越王死了也不忘保護子民的意思呢。”李治乖巧,一見李世民臉sè不大好看,就連忙解釋。
王況偷偷的衝李治翹了翹拇指,李治要說的,正是王況要說的。
其實椰子這時候就已經叫椰子了,而且也有進貢到長安的,只不過進貢到長安的椰子是熟透了的椰子,而且為了便於儲存和運輸,都把外殼給削薄了,只留了不厚的一層,所以李世民是沒見過剛摘下來的椰子是長什麼樣的。遠遠的看著,綠綠圓圓的,就當作是西瓜了。
王況之所以不說椰子而說越王頭,他就是想引起李世民對林邑人的反感來,只要對林邑有了反感,那麼以後王況針對林邑做出什麼稍微過分點的事情,李世民也不大會追究,就是朝臣想追究,李世民還會偏袒王況一二。
只不過王況卻是忘了現在的越王李貞還活得好好的。他只顧著想古代瓊崖上的越王了,忘了現在在楊州還有個現實版的越王,所以差點捅了個婁子,他不禁抹了一把汗,還好,還好不是滿清,這要是滿清,你敢當著皇帝的面說這是你一個兒子的頭,那肯定不由分說拖下去砍了。
李治解了王況一個圍,也倍有成就感。一張臉那是燦爛無比。
“哦,還有這典故?這林邑人可忒yī實李治一說,李世民也就想起了這典故來,椰子在秦漢時就有了。每年都是列為朝廷貢品的,自然這個典故也就會流傳到中原去,只要見過吃過的都知道,李世民只是一時間沒把眼前的椰子和他以前吃過的椰子聯絡起來,而且,現在也還沒到椰子進貢的季節呢。所以。他也是忘了,忘了就忘了,這也沒什麼,但總不能自己打自己臉說自己是知道這個典故的,不過卻是沒見過椰子,這多掉面子呀,所以就故作不知。
“可不是嘛?林邑人說多yīn險就多yīn險,明著是咱們大唐的藩屬國。但是暗中卻和真臘人勾結起來對我們中原去的客商加倍的收什麼進城稅啦,過路稅啦。過橋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