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並不多,不外就是八角,桂皮,桔皮,胡椒,huā椒這幾樣,做香腸並不是說香料越多越好,因其是要經過日曬風吹的,有一種獨特的風乾味道,如果大料加多了反而凸顯不出獨特的味道來。
不過王況並不是直接將大料粉抹進餡裡去,而是要將其香提出來,所以用料就要多一些(書友要做直接就去買了十三香和五香粉即可夠用,甚至如果喜歡吃原味的,只用五香粉即可)。
那邊吩咐了一個幫廚將五huāròu去皮,切成小指粗細,三寸來長的條狀,下刀方向不拘,隨便切,哪怕是瘦ròuféiròu分開切也沒事。
另一個幫廚則被叫了來,重新用鹽和友粉再róu搓幾遍,不是不相信仇胖子,仇胖子確實是有搓過的,而且搓完後又將外層翻了回來,就是想讓王況看清楚自己已經把油給剝了個乾淨。做香腸,要皮薄,就要把腸內層的ròu質搓散,等下填的時候才能撐得開,僅是洗的時候róu搓的那幾遍是不夠的。搓完了後,還需要將小腸內層外翻(有油的那是外層),放在案板上用刀背輕刮幾遍,這一是把腸內的粘液徹底的刮掉,二也是刮薄腸子。
翻小腸的工作並不難,只要將一頭翻了過來,再將沒翻過來的用筷子捅進去一段,然後就灌水,隨著水灌了進去,在水的重量作用下,那小腸就自己能跟泥鰍一樣的滑進去,很容易就翻了個面。
切ròu的在切ròu,處理小腸的在處理小腸,現在就是王況這邊的提香了,他將整整一碗的油倒進熱鍋裡,等到油溫到了五成,就將那些粉碎了的八角和桂皮兩碟全倒了進去,再倒了三分之一的桔皮,五分之一的huā椒。
油溫不高,這些香料倒進去只泛著微微的小汽泡,王況讓燒火的保持這這個火侯,就這麼熬了一段時間,等到香味漸漸的濃了起來,就叫稍加大火,同時倒了一碗的酒進去,不一會工夫,鍋裡就嗶嗶啵啵的熱鬧了起來。等到聲音小了下去,王況這才讓撤去了火。
取一塊乾淨的布帕,將鍋內連香料帶湯油都舀了出來過濾,過濾出來的就是王況要的香汁了,這裡面即有油也有湯。油能提出只溶於油的香來,酒則能提出溶於水的香來。
至於胡椒,因為王況見其磨的粉已經夠細,可以直接用,沒必要提香,就沒加進去。
ròu已經切好,王況就將剛提出的香汁倒了進去,再加鹽,胡椒粉,酒róu抓了起來,一邊róu抓一邊解釋:“剛剛是提香過程,若是八角和桂皮也能和胡椒一般磨得那麼細,則可直接加進來,不必要再提香。”(還有一個要注意的是鹽的用量,要按正常的烹菜量加鹽,這樣一來,等到香腸幹了後,就會略鹹,利於儲存,如果喜歡顏sè好看的,則可再摻些紅酒粬粉進去增sè)
事實上,還有個東西,那是本身沒香味,但加進去後卻是能jī發了ròu香出來的,那就是ròu蔻,這個東西在滷味裡王況有加,但之後就幾乎沒用過,對他來說,如今的ròu,絕對的純天然,不是靠jī素和飼料填出來的,本身就很香,加不加都無所謂了。
填香腸的ròu是不需要醒的,在填好後還要經過長時間的風乾,這中間的時間已經足夠長了,所以直接填進去就是。
唐時沒有小口的瓶子,所以並沒有漏斗的出現,也沒地方需要用到這個,但填香腸有漏斗是最好,沒漏斗的話用湯匙也行。王況就是用的湯匙,將處理好的豚腸一頭用粗線紮緊,湯匙柄塞進另一頭裡去,湯匙體lù在外面,用筷子夾起一條ròu放到湯匙體上,再沿著湯匙柄塞進去,注意féi瘦相間即可,塞了一小段大約一尺來長,就一手握牢了,另一手順著腸將塞進的ròu捋到底部,再用一根針看著哪邊有汽泡就扎一下讓空氣放出來,這小眼不光是現在放空氣,也是在以後晾曬過程中多餘的油脂溢位的通道。
另一邊,孫嘉英看著王況這邊填了一會香腸,就也填起了另一根,小腸不管怎麼處理還是滑的,所以開始的時候孫嘉英也是手忙腳luàn,不是小腸從手中脫落,就是塞的時候湯匙脫了出來,不過一會工夫,也開始漸漸的拿捏到了要領,填的速度也快了起來。
王況只填了一小段,就讓鄺大接手了,自己則在一邊看著。人多手快,鄺大和孫嘉英各自填了一段就讓其他人也接手感受一下。頓飯工夫,兩根腸也都填好了,而ròu還是有多的。
這也是王況特地多選了些ròu,多長的腸需要多少ròu是沒辦法確定很準的,大體上就是一尺腸需要八兩到一斤ròu,但每頭豚的生長和餵食的不同,小腸